文档介绍:TD成为国际高科技领域"中国声音"的启示
4月15日,中国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开通横跨黄浦江的TD-LTE(TD演进技术)演示网,这个消息引起全球通信业强烈关注。
从“空芯”到“供芯”,奋力抢占技术制高点——作为中国通信业百年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TD成为国际高科技领域“中国声音”的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TD的创新和发展,对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和标志性意义。
核心技术:从被动“空芯”到主动“供芯”
“1998年6月30日是国际电信3G技术标准提交截止日期,在那前几天,日本代表团团长给我发了个电子邮件,说他听到一个谣言,中国要提交一个技术。我告诉他这不是谣言。”亲历了TD整个发展过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感慨而自豪地说,当时国外有些企业认为TD很难成为国际标准,即使成了国际标准也成不了气候。“也难怪人家怀疑、惊讶甚至不屑,中国之前只是一个通信大市场,技术基础太薄弱了。”
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陈山枝说,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近20年是“空芯”的。1G时,中国的网络技术、设备、终端甚至连手机皮套都是进口的。2G时,从网络到手机,国内本土企业市场份额不足20%,而且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本土企业制造的手机是用别人的芯片、主板、软件,在中国生产组装而成,劳动力成本、水电消耗、环境污染都留在中国,也才挣得产品5%的利润,尽管目前全球手机销量中的50%都是“中国制造”。
2009年中国3G元年,TD芯片出货量突破一千万,TD运营商中国移动发展TD用户近600万,年底TD手机开始脱销。目前,仅拥有TD核心技术的大唐电信集团,专利总量就达7000多项,95%以上是发明专利,专利成果转化率在85%以上。中国终于站到了移动通信产业的最高端。
“当年国产CDMA手机的主板大多数来自韩国企业,而现在50%的TD手机,包括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采用的都是大唐电信集团的芯片和主板。”陈山枝说,“在新的竞争格局下,要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就需要参与国际标准的竞争。在通信行业,谁先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掌握了竞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十多年来,TD以自主标准主导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其发展意义已经超过了技术本身。“TD已获得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由于TD制式具有上下行不对称和频谱资源利用率高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很多国家纷纷投入到TD的研究过程中来,特别对TD-LTE的进展,给予了极大关注。我们通过TD的发展来进一步提升TD—LTE的国际竞争力,走出了一条我们自己的创新之路。”
产业链:“中国创造”联手“中国制造”
业内普遍认为,对于整个国家来说,TD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促成了一个基于本土企业的完整无线移动通信产业链。
“2G时代我们使用的都是国外成熟技术,我们要做的只有基站建设和终端制造。TD则一切都要自己做,网络优化软件、测试标准规范等以前从来不需要考虑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虽然很艰苦,但却给我们一个不断创新并建立完整产业链的机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邬贺铨说。
据陈山枝介绍,大唐深入研究产业价值链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大唐本身并没有投资建设生产线,而是把设备生产制造外包给国内相关电子制造企业,利用了“中国制造”低成本、大规模的电子制造优势。“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