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弟子规》学习课程004入则孝之三.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弟子规》学习课程004入则孝之三.doc

上传人:421989820 2018/8/20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弟子规》学习课程004入则孝之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部分入则孝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子女的,但是如果父母不喜爱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办?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难道都是对的吗?如果父母犯了错,子女又应该怎么办呢?针对这些父母和子女之间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弟子规》究竟给了我们哪些好的建议呢?
入则孝之三:
《弟子规》接着讲到的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段话是相当明白易晓的。长辈很爱我,那么我孝敬长辈有什么难的呢?长辈很爱我吗?那么我也回报长辈以爱,没有什么难的啊!
亲憎我、孝方贤,如果尊长不喜欢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讨厌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对长辈孝敬这是显出你的贤明。
亲有过、谏使更,如果尊长有一些过错,有一些过失,有一些不当的地方,你应该劝谏,让尊长有改过的机会。但是,在劝谏的时候要怡吾色,你不能板着脸用批斗的态度去跟尊长说话,这不行。你要笑嘻嘻地跟尊长进谏,柔吾声,声音要放低一点,轻柔一点,柔和一点,不要这样;这个不行。。。。。这是《弟子规》的规定。
我们知道长辈对孩子的爱实际上是普世的,什么是叫做普世的?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全人类很少有,几乎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这个很少,也几乎没有不爱孙辈的祖辈的。全世界都很少。在不同的文化里面,在不同的传统里面,这种爱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精神是一样的。
有一个人叫刘墉,一位作家。他里面提到过一段早期爱斯基摩人的****惯,爱斯基摩人我们都知道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爱斯基摩人有一个什么****俗?大家知道吧?一旦孙辈出生,(孙子、孙女生下来了)而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了,大家知道爷爷奶奶会怎么办呢?会默默无声地走向冰天雪地的荒原深处,干什么?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因为那里的自然环境太严酷,没有那么多食物,没有那么多粮食,养不活那么多人。这是一种什么爱?牺牲自己的爱。当然这是早期爱斯基摩人。所以在爱斯基摩文化当中它表现的更极端一点。由于它的自然环境的限制。
中国;在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以计划生育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三十年前,第一批领独生子女证的有多少人大家知道吗?六百八十多张独生子女证。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独生子女已经超过一亿。而现在独二代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因为独一代已经都三十岁了,那么第二代可不就有了吗?一般而言一个孩子起码有六个长辈宠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对一个孩子,所以我们知道真的是六双手捧着怕掉了,六张嘴含着怕化了,所以现在的孩子都非常宠,亲爱我,在今天应该不是个问题,长辈爱小辈,在今天怎是个问题呢?但是也恰恰是在今天,孝的缺失却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按照《弟子规》讲亲爱我,孝何难,长辈爱我,我孝敬他有什么难的,但是恰恰在今天,好像孝敬变的很难,这里面就有我们要值得慎思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子女的,那么父母疼爱我们,我们做子女的当然也要孝敬父母,但是如果父母不喜爱我们,甚至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还应不应该孝敬父母呢?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哪都不用找,很容易找,《二十四孝》的第一孝,现在《二十四孝》大家都不太知道了,在传统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第一孝是什么呢?“孝感动天”。这谁的故事呢?舜的故事。舜;是传说中远古的帝王。五帝之一。相传他的父亲瞽(gu)叟(sou)和他的继母还有一个异母弟弟叫象,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家庭生活在一起。而这个瞽叟是一个傻不愣登的人,而这个继母和他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几次想害死-舜。比如-舜-修补谷仓,这几个人在下面放火,那准备把-舜-给烧死,结果-舜呢?就拿着两个斗笠从谷仓上跳了下来。而-舜-在挖井的时候,他的亲生父亲和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就在上面,他不在底下挖井吗?就在上面把土倒下去,那就准备把-舜-给活埋了,而-舜-很利害,他顺便挖了个道逃掉了。但是,舜-依然对父母非常孝顺,对异母弟非常慈爱,所以-舜的孝顺感动了天地。而尧帝听说了-舜的这样德行,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且把帝位禅让给了他,舜在做了天子以后,依然对他的父亲,还有很憎恶他的继母,依然恭恭敬敬,确守孝道。而且还把他这个异母弟封为了诸侯,这就是孝感动天-舜-的故事。
中国自古就流传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但是《弟子规》却提出;亲有过。父母也会犯错,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不是都是对的呢?如果父母
亲犯了错,做子女的又应该怎么办呢?
而在《弟子规》当中,有些话我们一读就会滑过去的。读古书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想当然,为什么呢?这么一句话就很容易滑过去,叫亲有过、谏使更、尊长如果有过错,那就要加以劝说,使长辈可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