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新中国的外交.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中国的外交.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8/21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中国的外交.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新中国的外交答案
一、建国初期(1949-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国际环境的变化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
(2)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
(4)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和民主革命。
国际关系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总原则:
①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②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③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基础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意义: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目的:巩固独立和主权,奠定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③“一边倒”:
内容: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用: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④团结世界人民:
内容:积极地争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目的:巩固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评价: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走向成熟。
(3)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①积极开展外交活动,1949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国际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③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更多亚非国家与我国建交。
“一大片”方针
(1)外交环境恶化的原因
①美国继续敌视中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搞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威胁中国。
②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召回专家,停止援助,边境冲突。
(2)“一大片”方针
内容: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结果:到20世纪60年代末,又有2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
二、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外交工作有了重大发展和突破

(1)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认识到中国的作用。
(2)从中国方面来看,苏联成为中国主要威胁,美国在亚洲战略实行收缩。

(1)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上海公报》,是20世纪70年代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4)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三、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国际形势变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