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3级2015-2016学年上期水循环教学设计
设计人朱照春审核人杨斌
课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
合理利用
课时
4
授课班级
考点、知识点
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水循环的意义,水资源的分布。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习目标
: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水循环的意义,水资源的分布。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重、难点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考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
类型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例证
海陆间
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1)水利措施: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P55高考探究,学生上黑板画水循环环节
P57高考探究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3、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特别提醒】外流区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在外流区除具有海陆间循环外,地表水因蒸发进入当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返回本地地表,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
练习提高
考点二陆地水体的补给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季
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太阳辐射;
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水位的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的关系
普遍
【学法指导】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