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永嘉路 远去的声音 难忘的回响.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永嘉路 远去的声音 难忘的回响.doc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5/8/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永嘉路 远去的声音 难忘的回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永嘉路远去的声音难忘的回响
永嘉路始建于1920年,由当时上海法租界公董会修筑了此路,以法国邮船公司职员西爱咸斯的名字命名。1943年,改名为今天的“永嘉路”。永嘉路与周边的街道有着相同的风貌:梧桐树掩映下,两旁是各式花园洋房和石库门里弄,街道干净清幽,空气中时刻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在永嘉路短短两千多米长度的街区中,有数10位名人的洋房或寓所。和其他街区洋房的布局不同,永嘉路上的名人故居往往都“藏而不露”。慎成里的小弄堂曾居住过国民党的高官,田汉、徐悲鸿等人的艺术天地也仅仅是普通窄小的民居,更不用说当时显赫的富豪将花园洋房建造在深幽里弄的尽头。
在永嘉路上,有一处更为“低调”的地方,曾和中国译制片的发展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永嘉路383号,一幢带有英国乡村建筑特色的花园洋房,在大门口的文物标识处,提到它曾是孔祥熙的寓所。根据资料来看,这栋混合式花园洋房始建于1926年,是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完成。建筑外观采用坡屋顶,水泥外墙,仅在墙角、屋顶和烟囱处砌上了红砖,简单、朴实又不乏稳重之感。据史料记载,这里是孔家在上海的主要居住地,直到1938年孔家去了香港。不过,这个建筑最值得让人铭记的历史并非与孔家相关,而是从1976年开始,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将厂址移居此地,在这栋楼里,汇聚了当时中国最顶级的配音团队,他们共同见证了80年代译制片的辉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了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上百部电影作品。当年,出入这栋小洋房的这群人和每一个普通中国人一样,早出晚归,养家糊口,可一旦骑着自行车驶入大门后,走进录影棚,靠近话筒,他们就能瞬间转变身份,惟妙惟肖地为大家展现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他们用富有创造力的声音将我们带入了《叶塞尼娅》的爱情故事,《虎口脱险》的惊险空间,《佐罗》的英雄世界……童自荣、丁建华、李梓等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配音演员,也在这栋小洋房里经历了配音生涯的黄金期。
1980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