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古代礼仪小知识.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礼仪小知识.doc

上传人:ktdmzug142 2015/8/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礼仪小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礼仪小知识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作为记录古代文明的文言文,蕴涵着大量的古代礼仪知识,了解它,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的障碍。下面我们就教材文言文中出现的礼仪词语为例简要说明。
一、坐
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跽”,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上身挺直,两股贴在脚跟上。两股不贴脚跟为跪,跪而挺腰耸身为跽。项王在樊哙闯帐时“按剑而跽”,喝问“客何为者”,是带着一种戒备的态度和倨傲的语气的。
除了这种坐姿,文言文中还常出现的有“箕踞”[“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始得西山宴游记》)]“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倨傲无礼的表现。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韩诗外传》中提到:“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而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孟子因为有一次看到妻子一个人在内室的时候是“踞坐”,就认为妻子实在太不讲礼仪妇德了,所以对他母亲说想把妻子休掉。仅仅因为“踞坐”就要遭遇被休的命运,可见“箕踞”是一种不合礼法的坐姿。
还有一个比较普通的词语叫“坐”,《古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坐”是会意字,其形就如两人坐在土上,是古人的止息方式之一,也是较为常见且合礼法的一种坐姿。
二、玉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是佩玉的一种,环状而有缺口,也可用以赠人表示决绝,因其形似和音近。《鸿门宴》中范增向项王举?,以提醒和鼓励项王要抓住机会,行事果断,不能给刘邦留下后路,以绝后患。可惜优柔寡断的项羽“默然不应”,辜负了范增一片忠心。
玉在中国古代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用来祭祀的玉器有璧、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