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高铁提速与安全.ppt

格式:ppt   大小:1,614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铁提速与安全.ppt

上传人:w447750 2018/8/23 文件大小:1.5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铁提速与安全.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速度与安全 ———关于中国高铁事故的调查与研究
课题组成员:潘宁张周娟秀王梦倩
指导老师:陈莉双
一、课题的提出
广义的高速铁路指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在中国,时速高达200以上,并使用CRH和谐号列车的称为“动车组”,时速160-200公里的城际列车称为“准高速”及长途列车称为“特快”,120-160称为“快速”,120以下的称为“普快”,80或以下为“普客列车”。在交通不断发达的今天,高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高铁事故的频繁发生引发人们的思考:究竟是要速度还是要安全。
调查背景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原因是温州南的信号指示灯遭雷劈,导致本来应该是显示红灯,而错误升级显示为绿灯。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有数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这次事故用淋漓的鲜血和生命为飞速发展的中国铁路敲响了一记警钟。诚然,发展铁路提升速度本身并没有错,但当进步必须以生命为代价时,这样的进步就值得人们反思。因此,我们对中国高铁的预警和事后措施进行深入的调查。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
调查中国高铁是否有有效的预警措施
调查中国高铁在提速后是否考虑到足够的安全措施
一旦发生高铁事故后是否有相应的措施
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主要采用:
问卷调查法
文献资料法
四、研究步骤
1、制定并派发问卷,初步了解市民对此次高铁事件的影响程度
2、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关于高铁的整体情况
3、整理相关资料
4、总结分析,撰写论文
五、短期成果总结及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
1、中国高铁现状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2008年,国家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在运行速度上,目前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最高时速将达到380公里,堪称陆地飞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趟列车,运力强大;在适应自然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2、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2011年7月23日20时27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掉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列车损坏严重。

事故原因(铁道部公布)是因为温州南的信号指示灯遭雷劈,导致本来应该是显示红灯,而错误升级显示为绿灯。值班人员对事故的敏感度不强,酿成这场事故。事故的真实原因,国务院已经组建了调查小组,真相将有望在9月中旬左右公布,期望给广大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事故发生不到3分钟,温州市公安局接到事故报警。温州市的武警官兵、医务人员及市民等随即展开一场空前大救援。消息迅速传至北京中南海——胡***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当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救援工作,同时查明原因,做好善后处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也作出重要批示。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副部长胡亚东、卢春房等紧急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工作。23日当晚,温州全城通宵未眠,救援人员在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救助遇险乘客,竭尽全力创造生命的奇迹。乘客生命始终被放置在第一位!自救援人员赶至现场后,搜救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24日上午,温州酷热难当,但救援人员挥汗如雨,奋战在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和抢险。到24日傍晚时分,一名被困车厢20小时的三岁儿童被成功救出。
在这之前,大家在心里都有一个认识:高铁是安全的。在网上查询关于高铁的资料之时,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有安全、无事故等字眼。但这次的事故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飞速发展的进步路上,我们是否也该停下匆忙的脚步, 回望究竟为何出发,前方又要去往何处?毕竟你我都要在中国这辆“高速列车”上风雨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