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9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8/23 文件大小:2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8页的数学广角例1。
教材的作用和意义:
例1是用集合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重叠问题。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学生一开始学****数学,就已经在运用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层次。而本节课对集合思想的运用是以往认识的一个概括与提升,是两个集合圈有部分重叠。通过本节课的学****后,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集合的思想,还能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的含义,为以后学****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和自然数分类等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感知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并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惯。
重点、难点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呼啦圈、用来写名字的小纸条(每人两张)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虽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广角是新课程增设的内容,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实它是属于小学奥数的一个教学内容。因此对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设计理念: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本节课我打算通过一些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学生感受抽象的思想,通过口头表达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解决书本上的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在无形中渗透建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此外,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注意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在说中学……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激趣导入
1、老师出示一道脑筋急转弯题: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共只有三个人,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做一定的引导,引导学生体会三人中有一个人具有妈妈和女儿的重叠身份。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就是重叠问题。同时板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是希望通过感知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初步理解重叠的含义,为后面理解集合的重叠打下基础。同时也想藉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中来。】
探究新知。
1、设置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起探究欲望。
(1)、现场调查、完成表格
喜欢唱歌
喜欢跳舞
师:学校要举办一台晚会,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我们班喜欢唱歌的有些同学,请把名字写在小纸条上,贴入表格。
学生上台贴纸条。
师:谢谢!喜欢跳舞的同学有哪些?也请把名字写在小纸条上,贴入表格。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现场调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的热情。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数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提供素材。】
(2)、观察表格,认知冲突(假定喜欢唱歌的有8人,喜欢跳舞的有9人,既喜欢唱歌又喜欢跳舞的有3人。这个人数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喜欢唱歌的有8人。师板书8。
生2: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