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doc

上传人:sdhdjhty 2015/8/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要看“领头雁”
老人们记忆中的祝家村,差不多是“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被外人称作“山沟里的小山村”。今年55岁的姚吉利是土生土长的祝家村人,从2005年8月担任祝家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当好那只“领头雁”:“既然全村1500口人都信任我,我就必须倾尽全力,一定要让乡亲们脱贫致富,都过上好日子。不达目的誓不休!”
姚吉利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二天,就带着全体村干部开始走访。整整5天,他走遍了全村的沟沟岔岔、坡坡坎坎,挨家挨户地详细了解情况。“走访不是目的,目的是想方设法让大家富起来!”走访结束后,姚吉利便提出了一系列事关祝家村未来发展的宏伟设想,像一把火迅速点燃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热情。
为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能力素质,姚吉利专门请来专家学者,给党员干部上政治课、科技课、文化课,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让大家尽快地“换脑筋”“找路子”。
为了推行民主管理,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姚吉利坚持用“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民主决策。2005年,党员李有满提出了修建果园作业路的建议,经民主决策被采纳,村里当年就购买了推土机,成立了养路组。9年来,已累计拓展果园作业路45公里。另外,姚吉利每年都会组织部分种田大户、果农到农业院校、果树管理先进的地区参观学****回来后把学到的先进技术传授给全村果农。如今,祝家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南果梨生产专业村。过上幸福生活的村民无不交口称赞: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要看领头雁,姚吉利就是那最优秀的领头雁。”
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姚吉利常说:“千条理,万条理,不发展就没道理。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就要把全村的发展当作是自己家的日子,用心去经营。”事实证明,当时,针对祝家村的实际情况,姚吉利作出了精准的判断:必须要用“两条腿”走路,发展多元化经济。“一条腿”是荒山栽果树富民,“另一条腿”则是矿山开发富村。通过“两条腿”走路,最终才能使祝家村形成以工养农、以工促农的良性发展格局。
祝家村的果园都在山上,村民们一直盼着修路,可真到了修路的时候,一些涉及到自家利益的人变卦了:有人不舍得刨掉挡路的树,有人不愿意扒掉自家的院墙,贡献自家的菜地,有人甚至躺在推土机前撒泼阻挠。姚吉利见状,转身回家拿来斧子,当众带头砍掉了自家挡路的20多棵南果梨树。然后,他开始一家一家地做思想工作。那阵子,他常常和村民唠到深夜,回到家时常可听见公鸡报晓。
榜样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谁也无法说准确。可在如今的祝家村,全体村民在姚吉利的带领下,在近万亩荒山上共栽种了12万株果树。同时,姚吉利利用祝家村特有的菱镁矿产资源,带领大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要知道,过去因经营管理不善,村集体每年的收入只有区区50多万元,而姚吉利上任后,对村办矿山企业对外公开招投标,仅2012年一年就实现创收163万元。
近几年来的变化,是祝家村人过去连做梦都不敢去想的――村集体投入600万元完成了1万亩果园通水、通路、通电工程;祝家村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自愿参与的方式,率先组织20多户果农筹集资金6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海城市祝家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2008年,社员集资800余万元新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南果梨批发市场,还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为了不再靠天吃饭,姚吉利又带领大家建成了引水上山的浩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