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蝴蝶美学论文122222222222222222222222.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蝴蝶美学论文122222222222222222222222.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8/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蝴蝶美学论文12222222222222222222222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1 梁祝文化……………………………………………………………………
梁祝传说的起源……………………………………………………
梁祝传说的发展历程………………………………………………
梁祝传说的低位和影响……………………………………………
流传到外国……………………………………………………
传承价值
…………………………………………………………
2 蝴蝶产业………………………………………………………………………
蝴蝶产业现状…………………………………………………………
蝴蝶产业存在的问题………………………………………………
3 梁祝文化与蝴蝶产业的关系…………………………………………
4 解决对策以及梁祝文化对蝴蝶产业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摘要
梁祝传说在我国广为流传,是中国的罗密欧与茱丽叶。而美丽的蝴蝶则是他们美丽身影的化身,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魅力中国,实现中国的经济的腾飞,当然也需要它们来实现。现就梁祝文学与蝴蝶产业展开讨论
关键词
梁祝、蝴蝶、现代经济、
引言
梁祝文学作为我国的古典优秀文化之一,在给我们带来精神慰藉的同时,我们不妨可以从经济上来打一下
“梁祝”的注意,蝴蝶可以说是梁祝文学的实物归宿,在关注传说的同时,我们可以做点实在的东西,现在我们就来谈一下梁祝文化与蝴蝶产业的联系。
1 梁祝文化
梁祝传说的起源
追溯梁祝文化的起源,应从1600多年前的西晋中晚期开始。相传西晋时,汝南境内的祝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去红罗山书院求学,途经曹桥,与梁岗去红罗山书院求学的梁山伯相遇,两人一见如故,遂义结金兰,同往求学。二人同窗三载,同植树,同挑水,同学****同吃住,情同手足,祝英台逐渐对梁山伯产生爱慕之情。但梁山伯不知英台是女儿之身。三年后,在梁山伯送祝英台下山时,在十八里乡路上,英台对山伯百般提醒,吐露爱慕之情,梁却浑然不觉。英台无奈只好以为其妹九红提亲之名,约山伯到祝家楼台相会。后经师娘挑明,山伯前往求婚,却被告知英台已强许马家,归家后一病不起,百药无治。临终前嘱咐家人,将其葬在马乡北官道旁,以能看到祝英台出嫁时的情形。祝英台被逼出嫁,花轿行至官道旁梁山伯墓前,英台下轿哭祭山伯,撞柳殉情。因梁祝没有结婚,马家又没将其娶到家中,不愿收葬,当地人就把其葬于官道东侧,与梁祝墓隔路相望。之后,二人魂魄化为蝴蝶,比翼双飞,固有梁祝化蝶的传说。
关于梁祝爱情故事,开始它是以口头传承的民间故事沿袭下来的。到了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文帝萧绎《金缕子》开始,有了文字记载,唐宋有此内容的传奇小说、词牌,元朝的元曲和各种杂剧开始编演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明清以后,戏曲创编愈来愈多,随着地方戏曲的不断兴起,这一原本出自汝南劳动人民之口的民间故事便成了各种民间文艺作品的演唱内容,在传承中遍布全国。
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故事,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众多权威专家学者考证历史上确实真实存在过,而且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并有众多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可供佐证。一般认为它形成于东晋,梁祝发源于何处历史以来一直存有争议,比较著名的说法有:汝南县马乡镇、山东省济宁市马坡乡、江苏宜兴、浙江宁波等,其中,汝南县马乡镇二人的墓地遗址位于古京汉官道两旁,至今尚存遗迹,济宁市二人墓地位于马坡乡马坡村,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济宁市邹县(今微山县)马坡有梁祝合葬墓,并立有“梁山伯祝英台之墓”的石碑,明朝皇帝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巡视济宁马坡时发现唐朝修建的老梁祝墓破旧不堪,奉旨重修梁祝墓,所立墓碑于2003年出土,在极短时间内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与高度重视,此外,全国其他地方也有梁祝墓地遗迹存留。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梁祝传说记载的最早文献,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
.梁祝传说的发展历程
梁祝传说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东晋至唐,是传说的形成期,主要表现为口头传说,主要在会稽(今绍兴)、上虞一带流传。 2、第二阶段为宋至民国初年,是传说的发展期,传播形式有早期的口头传播,转变发展成为文字记载和文学作品传播,流传地域也跃出会稽一带中心区域,辐射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并流入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北亚、东南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