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演讲培训中心—演讲与口才能力培训
演讲结构
(一)开头,正文和结尾所构成。演讲的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好的开头可以引人入胜,能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关注演讲者的谈吐上来,为进一步感染、影响听众打好基础;好的结尾余味绕梁,可以起到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的作用。
演讲过程
两条主线:一条是逻辑主线,一条是案例主线,其实我们见到的大部分情况则是由这两条主线糅合而成的第三条主线:既有逻辑又有案例。最不成功的演讲则是没有主线,或者听众无法听出其主线。一般来说,以案例为主线的演讲比较生动,而以逻辑为主线的演讲则比较清晰。
演讲的艺术手法:幽默法
演讲当中的幽默是指用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的“材料”或饶有趣味的方式表达演讲内容,抒发感情的艺术手法。
幽默是一种有趣,发笑,令人愉悦和回味的优美健康的品格。
恩格斯:幽默是智慧、教养、道德和优越感的表现。
老舍:幽默者的心是热的。
可见,幽默是思想、才学和灵感的结晶。
幽默往往以温和宽厚的态度,夸张或倒错的方式,俏皮而含蓄的语言,进行讥刺,揶揄,使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有所警觉。演讲者采用恰当得体的幽默谈吐,自然会显示出自己的一种风度、力量,对维护自身的形象,收到积极的交际效果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谈吐中的幽默技巧
幽默的形式千变万化,双关语、调皮话、格言、警句、诗、漫画、奇闻轶事、荒诞故事等都是幽默的形式。即使我们把范围缩小,仅谈吐中的幽默也是无法计数的。
一、错位法
“错位法”其实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是指幽默的谈吐往往能够出其不意,给人一种新异而有趣的感觉。其中有类似脑筋急转弯那样的逻辑上的错位,比如“你能够用蓝笔写出红字吗?”,“拳击运动员总是乐于给与而不是索取”,这里就是逻辑上的偷换概念。此外还有用词错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等),身份及角色错位(如从老师口里模仿出学生的话,或一个孩子说出十分深沉的句子)等。
二、反差对照法
“反差对照法”是把具有极大反差而无法相比的事物放在一起,使人们在思维上形成落差从而产生幽默效果的一种幽默技巧。有人故意把自己与伟人相提并论,让人看出明显的反差就是在使用这种幽默技巧。比如新东方的徐小平在北大作演讲时就故意把自己和江泽民主席相提并论,“当年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我去了,江泽民主席也去了,我是看见他了,不知他看见我没有。”
三、夸张(夸大不实)法
夸张是一种人们在谈吐中常见的幽默,而且屡试不爽。在历史故事中苏轼兄妹的相互调侃就是夸大不实的幽默手法。苏轼面长,苏小妹说他“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方流到腮边”,苏轼回敬苏小妹的是“未出门庭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当然象相声“吹牛”,“领导冒号”等都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四、隐含判断
“隐含判断”是一种委婉的幽默表达技巧,能帮助讲话者把一些不想直说的话间接地说出来,让听话的一方在作出延伸或深入判断之后,领悟出被“藏”起来的那层意思。这种幽默技巧最能体现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这个特点。因其具有含蓄性,暗藏锋芒,表面观点和实际观点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大跨度的差距,虚实对比之下往往会显得风趣谐谑,所以能产生十分强烈的幽默感。这种技巧,幽默就幽默在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给人留下回味思考的空间,这个空间里趣味无穷,机锋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