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法百年双城记
岁月可以磨蚀无数的前尘往事,可是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人们仍会长久记忆。在法国城市阿尔贝和中国的天津之间,就有这样一段历经百年但人们仍然难以忘怀的故事。
域外来信唤醒尘封记忆
1994年12月,天津市长收到一封来自法国阿尔贝市市长德米力的感谢信。他用法英两种文字书写的信中写道:
天津市市长阁下:
请查收随信附上的两份有关贵市在1920年间慷慨善举的文件。
那时正值一战结束不久,我们城市的大部分被战火吞没。天津和其他三个城市一起为我市的重建提供了帮助,并因此获得了“我们的善父”荣誉。我们想了解贵市是否保存有75年前人们行此善举留下的记录。
阿尔贝是法国唯一有天津街的城市,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重新联结双方的友好。
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您忠实的德米力
接到来信后,天津市长迅即给德米力回信,表达继续发展两市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来信被转给天津市史志办公室,以查找当年天津援助阿尔贝的史料。史志办在天津图书馆找到一套较为完整的天津早期报纸
――《益世报》,从1918年11月初到1919年1月间,该报有许多有关此事的报道,一段中法友好的故事从发黄的纸页中再现。
阿尔贝苦难令天津同情
阿尔贝在法国北部的索姆省内,距巴黎150公里,靠近比利时边界,建城于罗马统治时代,1178年正式宣布为市,162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他的宠臣、这座城市的新领主查尔斯?德?阿尔贝的名字为这座城市命名。它是法国北部机械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一战前生产自行车、电梯和缝纫机。小城恬静美丽,在一战前的和平年代里,城市里遍布美得让人心醉的楼宇,在城外田野明媚的阳光下,虞美人和矢车菊在草丛和荆棘旁自由地开放。一战的炮火摧毁了一切。由于城市坐落在德军入侵的必经之路上,1914年9月,阿尔贝战役爆发,阻止了德国征服法国沿海地区的计划。1914年11月起,阿尔贝不断遭到德军从周围高地的炮击,最终被德军占领。阿尔贝大教堂的底座被炸碎,金色圣母雕像破损倾斜,市中心、工厂、车站也都被炸毁。到1918年8月23日被英军解放时,阿尔贝已成为废墟,老城片瓦不留,昔日繁荣的小城只剩寥寥数个藏身地窖的居民幸免于难。
1918年11月,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然而,战后欧洲战场上像阿尔贝这样沦为废墟城市的重建,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远隔万里的天津,尽管一年前刚遭遇开埠以来最大洪灾,当时水陆交通全部中断,赈济难民重建家园需要大量资金,但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天津市民,仍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活动,为欧洲的被毁城市募捐。
天津市民募捐扶危济难
1918年11月5日,天津各界代表和各国驻津领事商定在津成立欧战协济会,对协约国募捐筹款,救助被炮火摧毁的欧洲城市。6日,欧战协济总会中国直隶筹款部成立,公推督军曹锟为会长,直隶省长曹锐、省议长边守靖为副会长,办公处设在基督教青年会。9日晚,来自天津50所学校的校长商议确定13日举行劝捐大游行。随后几天,,,其余5000面悬挂于天津主干道两旁。
13日下午2时,两万多人在东马路天津基督教青年会门口集合,形成11个方队,分别代表11个协约国,在津各国团体还组织了9辆花车跟在队伍后面。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挤满了围观的市民,劝捐游行历经一个多小时。
为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