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50吴文英.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50吴文英.doc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18/8/27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50吴文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50 吴文英(二)
可是你要知道用字晦涩不晦涩,写诗要浅白或晦涩,是在于你要传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发,这才是重要的。现在我们要知道,吴文英要传达的是什么?你要知道会稽禹陵的旁边是禹庙,在南宋时代,那个庙里边有一个木头做的屋梁,这个梁现在当然没有了。相传南北朝时,要修建夏禹王的庙,一天大风雨,就冲下来一段木材,是最好的楠木,就用这个楠木做了禹庙的屋梁。于是有神话传说,每当有风雨的时候,这个由风雨带来的屋梁就变成***,跳到会稽县的镜湖之中去,与镜湖之中的一条真龙相斗。斗完后它还飞回来,还变成梁。因为它到镜湖里同真龙斗过一番,梁上就带来很多水草,屋梁上就常常有水草。后来的人不愿意让这个屋梁再飞走,就用大锁链把屋梁绑起来。当我读这首词的时候,我知道它一定有一个典故,可是查了好多书都没有查到。我曾经查过绍兴府志、会稽县志,有的记载屋梁这个神话,可是都没有说这个水草可以留在这个梁柱上。一直查到南宋嘉泰年间编的一本会稽县志里边,才有这一段记载。
可是吴文英不是查了地方县志才写这首词,因为吴文英就是当地的人,当地的神话他是耳熟能详的,所以就写到词里边来了。他不仅要把这一段故事写出来,而且他是要写禹王既有那样伟大的功业,禹王的英灵应该不泯,应该在禹庙之中有一些个神迹的传留。他写的是一个屋梁的故事,但是他所要表现的是禹王的英灵不泯。所以他说“幽云怪雨”,一个真正的像禹王这样的英灵,死后在庙里边自然留有一些神迹,所以他故意用这些奇怪的字。“翠萍湿空梁”,“萍”就是萍草,水中的水草。它变成龙跟镜湖的龙打斗,回来带的萍草还是湿的。为什么?因为这个梁曾经夜深飞去。你看吴文英的词,人家说它不通,一个是由于他的用字险怪,还有就是由于他的句法是倒装,是因为这个屋梁先飞去了,飞去跟镜湖的龙打斗,回来才带着水草。可是他倒回来说,“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以后才说“夜深飞去”。因此,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故事和他用字的险怪、句法的倒装,当然就说吴文英的词不通了。其实不是他的不通,而是我们不懂。你要懂得的话,就知道他另有一种感发作用了。
不仅如此,禹陵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在会稽禹陵不远地方,有一个山叫宛委山。我在讲辛弃疾的词的时候,就劝年轻人读一读我们的历史和地理,这样你去游山玩水才更有意思。这座山叫作宛委山,宛委山还有一个别名,叫石匮山。山上有一块大石头,就像柜子一样,所以也叫石柜山。这里有两个传说;一个说这是禹王藏书的地方;还有一个传说,就是这个地方曾经发现了金简玉字的天书,是黄金做的金简,上边镶着玉字。本来中国古时候都是竹简,用一片片竹子来写字的。这里发现的书,据说是黄金做的金简,上边是镶着玉字的。
吴文英说我今天来到这里,不见藏书,只见“雁起青天”。远方有一行鸿雁飞起来了。我们昨天讲了,凡是雁飞都是排成一个“人”字,或者排成一个“一”字。他说“雁起青天”,写了一个“人”,字,写了一个“一”字。“数行书”,他说那雁所写的那几行字,让我们想像。“数行书似旧藏处”,让我们想像那边的山头上,是果然有古代三千年前的藏书之所的。这是上半首。我们刚才讲,吴文英的词让人不懂,因为他还有时间、空间的跳接。刚才本来是说登了禹王的陵墓,那是在白天,在郊外的禹陵跟禹庙。他忽然间一跳,周邦彦也常常这样跳,就回到家里来了。“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这是回到家里,在西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