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建筑工程的数量也逐年增加,这就更要注重土建工程的建筑质量。在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材料就是混凝土,要想保证建筑的质量,就要采取科学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希望为土建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具有许多优点,可根据不同要求配制各种不同性质的混凝土;在凝结前具有良好的塑性,因此可以浇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构件或结构物;它与钢筋有牢固的粘结力,能制作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经硬化后有抗压强度高与耐久性良好的特性;其组成材料中砂、石等地方材料占80%以上,符合就地取材和经济的原则。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混凝土也存在着抗拉强度低,受拉时变形能力小,容易开裂,自重大等缺点。
由于混凝土具有上述各种优点,因此它是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无论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水与排水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地下工程、国防建设等都广泛地应用混凝土。因此,它在国家基本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土建施工工程中新技术和新建材的引进,为土建施工带来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艺术,而新型的土建施工技术又大大提高了土建施工效率。由于混凝土拌物具有可塑性,它能够和钢筋牢固地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坚固、抗震、经济且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成为土建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的特别重要。
混凝土的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强度、变形及耐久性等。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主要方面。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及握裹强度。其中有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混凝土的变形包括非荷花载作用下的变形。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化学收缩、干湿变形及温度变形等。水泥用量过多,在混凝土的内部易产生化学收缩而引起微细裂缝。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控制要求,即,用水的质量控制要求,水泥的质量控制要求,和骨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具体而言:一是未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用于土建混凝土拌制和养护的过程中,而海水则不能用于那些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的工程当中;二是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能够区分水泥的品种(通用水泥经、专用水泥级特种水泥)及强度级别,掌握各类水泥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另外,还应该严抓水泥的质量关,在水泥进厂时应对其品种、强度级
别、安定性、出厂日期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等内容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三是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及工程造价。因此,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应对砂石骨料储量、杂质含量及开采、物体力学指标、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