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三人口迁移.ppt

格式:ppt   大小:1,830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必修三人口迁移.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18/8/27 文件大小:1.7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必修三人口迁移.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节人口迁移
朱棣文

阅读课本P16-17,解决下列问题:
1、“外出旅游、度假,上街购物”,“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这些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一个属于人口迁移?据此,请你说说人口迁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吗?如果不是,它还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3、阅读“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了解近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4、人口迁移按空间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按人口迁移方向,国内迁移可以分为哪四种类型?
自主获新知
我们来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1、人口迁移要具备三个条件:空间位移、居住地改变、时间性(“长期性”或“永久性”)。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除受人口自然增长的限制外,还受到人口机械增长的限制(迁入或迁出人口数)。
3、近现代人口迁移特点主要是由旧大陆迁移往新大陆,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如图:欧洲向美洲、大洋洲;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向国外移民)。
4、人口迁移按空间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按人口迁移方向,国内迁移可以分为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下列人口流动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A、同学们周末上街购物、节假日外出旅游
B、美国东北工业区人口迁往南部“阳光地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伊拉克大量难民流入叙利亚等国
E、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F、印度的穆斯林流入巴基斯坦
G、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H、我国内地人口移居到沿海城市
我们来检验
合作探究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过去人们总说农村是个大海绵,如今“民工潮”浪打浪地涌出来,拍打着城市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着每一个角落,也强烈震撼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有限的土地上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一部分不满现状的农民背起行囊,离开家园走天涯、闯天下。于是,农村一度出现了“送出一人,全家脱贫”的诱人景象,也带动了更多的农民源源不断地走出家乡,进入城市,最终涌动成潮。 民工潮的奔涌,是一个跨世纪的壮举。民工的跨省流动总的看是一巨大的历史进步,这种劳动力的自发调节和平衡,既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脱贫步伐,也极大地支援了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当然,民工进城,由于文化的碰撞、生存方式的激变,他们给城镇带去活力的同时,也带去了纷乱和冲突,给城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带来一系列有待解决的课题。
“民工潮”是我们中国所特有一种人口流动形式。请你根据材料思考:
我国“民工潮”的流向特点是由________到__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___;流动方式以_______(自发的/有组织的)为主;在我国民工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民工潮”对涌入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1)民工潮的成因
A、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B、城乡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
C、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2)对涌入城市的影响:
积极影响:A、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的劳动力供求矛盾。
B、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所有制结构,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C、促进了城市商业发展,增加了城市收入。
D、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E、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方便城市居民生活作出了贡献。
F、为城市与农村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方向发展,促进了城市居民对自身以外文化的接受能力,以及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本身的认同和接受。
消极影响:
A、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
B、给城市的治安管理、社会秩序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的分类:
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知识建构
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