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9/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跨国直接投资撤退是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客观现象。投资撤退会对东道国及投资母国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中国引资规模、发展,撤资的比例也逐步提高,出现8 tt t 8. com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乳品和电力两个行业的撤资情况8 tt t 8. com及日本、韩国对华投资的减撤,分析了显形撤资、隐形撤资的区别,给出了部分对策建议。
关键词:FDI 投资撤退隐形撤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扩大,扩大和发展,跨国公司从国外撤资的现象也更加频繁。从近年的情况8 tt t 8. com来看,国际直接投资撤退的数额和规模仍高居不下。
国际直接投资撤退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影响重大。因此. com,研究撤资所具有的重要研究投资。
关于撤资的基本情况8 tt t 8. com,如国别、成因、规律、影响等,国内外有关学者有过相应研究。但总体而言,系统的研究成果和相对究结论不多。本文拟就近年来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问题,做进一步分析、论证,用以丰富此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原因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4月20日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年会提交的一份题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的主题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实际8ttt8使用外资金额5621亿美元,但如果8 tt 考虑外商投资企业的终止运营、资产折旧和撤资等因素,2003年底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为26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8%左右,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至2003年底,在累计批准设立的46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已终止或已停止运营的企业逾23万家,约占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50%,现存注册运营外商投资企业约23万家。即:在已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失败、中止、撤退的比例高达50%。这其中,由于. com跨国公司撤资引起的企业终止或停止运营占了一定。详细情况8 tt t 8. com如表1所示ssBbww。

典型行业撤资原因分析

乳业。导致. com国际乳业跨国公司撤离中国市场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业跨国公司过高和过于乐观地估计了中国奶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速度,短期内即形成消费市场尚不具备充分的条件;产品多走高价位路线,与中相差甚远;中国的奶品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尚未完全8 t tt8. com理顺。无序的多发的价格战、造假等,使外商无可适从;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选择、消费对象、消费特点等不甚清楚,经营理念未完全8 t tt8. com迎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缺失奶源优势及对奶源的控制权。大部分的国际乳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多把精力和资本都投放在奶品加工、奶品市场销售这两个环节上,对奶源往往 t8. com掌握不了主动权,缺失奶源优势;管理成本过重,有人曾作过成本分析,认为外资的产品成本中的管理成本普遍高出中国国内企业的20-30%;公司选址和产品市场定位偏差;国际乳业跨国公司巨头,其中大部分在刚进入中国之时,落脚点都选择在中国的北部,而中国的北部恰恰是奶源的高度集中点和牛奶消费的冷点。
电力行业。导致. com电子行业撤资的原因主要有:超国民待遇的取消,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