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工程电磁场复习题..doc

格式:doc   大小:55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程电磁场复习题..doc

上传人:s1188831 2018/8/29 文件大小:5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程电磁场复习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填空题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是: 、、和。
静电场的基本方程为: 、。
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为: 、。
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为: 、。
理想导体(媒质2)与空气(媒质1)分界面上,电磁场边界条件为: 、、和。
线性且各向同性媒质的本构关系方程是: 、、。
电流连续性方程的微分形式为: 。
引入电位函数是根据静电场的特性。
引入矢量磁位是根据磁场的特性。
在两种不同电介质的分界面上,用电位函数表示的边界条件为: 、。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电位移的单位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磁场强度的单位是。
静场问题中,与的微分关系为: ,与的积分关系为: 。
在自由空间中,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与其电荷量成比,与观察点到电荷所在点的距离平方成比。
XOY平面是两种电介质的分界面,分界面上方电位移矢量为 C/m2,相对介电常数为2,分界面下方相对介电常数为5,则分界面下方z方向电场强度为__________,分界面下方z方向的电位移矢量为_______________。
静电场中电场强度,则电位沿的方向导数为_______________,点A(1,2,3)和B(2,2,3)之间的电位差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电容器和各充以电荷和,且两电容器电压不相等,移去电源后将两电容器并联,总的电容器储存能量为,并联前后能量是否变化。
一无限长矩形接地导体槽,在导体槽中心位置有一电位为U的无限长圆柱导体,如图所示。由于对称性,矩形槽与圆柱导体所围区域内电场分布的计算可归结为图中边界、、、和所围区域内的电场计算。则在边界_____________上满足第一类边界条件,在边界_____________上满足第二类边界条件。
导体球壳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球壳外距球心d处有一点电荷q,若导体球壳接地,则球壳内表面的感应电荷总量为____________,球壳外表面的感应电荷总量为____________。
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称之为__________场。它的特点是有散无旋场,不随时间变化。
高斯定律说明静电场是一个有散场。
安培环路定律说明磁场是一个有旋场。
电流密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与导体中某点的正电荷的运动方向相同。
在两种不同导电媒质的分界面上, 磁感应强度的法向分量越过分界面时连续, 电场强度的切向分量连续。
矢量磁位A的旋度为,它的散度等于。
矢量磁位A满足的方程是。
恒定电场是一种无散和无旋的场。
在恒定电流的周围,同时存在着恒定电场和恒定磁场。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两点电荷电量之积成正比关系。
二选择题
自由空间中的点电荷, 位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另一点电荷, 位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则沿z轴的电场分布是( B )。
A. 连续的 B. 不连续的 C. 不能判定 D. 部分连续
“某处的电位,则该处的电场强度”的说法是( B )。
A. 正确的 B. 错误的 C. 不能判定其正误 D. 部分正确
电位不相等的两个等位面( C )。
A. 可以相交 B. 可以相切 C. 不能相交或相切
“与介质有关,与介质无关”的说法是( B )。
A. 正确的 B. 错误的 C. 不能判定其正误 D. 前一结论正确
“电位的拉普拉斯方程对任何区域都是成立的”,此说法是( B )。
A. 正确的 B. 错误的 C. 不能判定其正误 D. 仅对电流密度不为零区域成立
“导体存在恒定电场时,一般情况下,导体表面不是等位面”,此说法是( A )。
A. 正确的 B. 错误的 C. 不能判定其正误 D. 与恒定电场分布有关
用电场矢量、表示的电场能量计算公式为( C )。
A. B. C. D.
用磁场矢量、表示的磁场能量密度计算公式为( A )。
A. B. C. D.
自由空间中的平行双线传输线,导线半径为, 线间距为,则传输线单位长度的电容为( A )。
A. B. C. D.
上题所述的平行双线传输线单位长度的外自感为( B )。
A. B. C.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两点电荷电量之积成( A )关系。
                            
导体在静电平衡下,其内部电场强度(     B )
                          
静电场E沿闭合曲线的线积分为( B )
                       
在理想的导体表面,电力线与导体表面成( A )关系。
A. 垂直          B. 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