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萧红不屈的姿态-----萧红文学研究 毕业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5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萧红不屈的姿态-----萧红文学研究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xinsheng2008 2018/8/29 文件大小:1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萧红不屈的姿态-----萧红文学研究 毕业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萧红不屈的姿态-----萧红文学研究
引言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的作品,萧红的《呼兰河传》无疑是其中的一部,萧红在上世纪30年代的文坛,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划过天际,她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十年,作品总量不足百万字,却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萧红短促的一生都在争取着自由独立,对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东北乡情,散发着炽烈的抗日***,是我国抗战文艺的先声,对文学主潮的转移产生过较大影响。萧红是该群体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而她丰富的思想和敏锐的创作意识又远远超越了她所归属的创作群体,甚至同时代的作家,她以先行者不屈的姿态,带给后人无限的思索与启迪。
一、走进萧红
(一)萧红的童年
萧红生于呼兰河畔,这块质朴多情又苦难的土地给了灵秀敏锐的眼和一颗多情热爱生命的心,也给了她无穷的创作源和灵感,萧红的童年是不幸的,幼年丧母,父亲对她从来没有什么好脸色,这使她形成敏感、细腻、倔强的性格。唯一令她感到温暖的是祖父对萧红十分疼爱。萧红的祖父老实善良,非常和蔼可亲,他还承担起了萧红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
。萧红认为祖父非常理解她,使她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童年记忆是她汲取素材的源泉,萧红一些重要的作品,大都是在童年记忆中展开想象,或者以儿童的视角去写作。
(二)步入文坛
祖父去世后,萧红与这个冷漠的大家庭的最后一丝纽带也断了,她毅然逃离了毫无温暖可言的宅院和家庭的包办婚姻,但是离家的日子同样槽糕。1932年,临盆在即而又欠费被困旅馆之中的萧红,无奈之下向哈尔滨一家报纸发出了求救信号,得到了青年作家萧军的帮助,萧军看见萧红信纸涂鸦的诗句和字画,怜才之意油然而生,遂向其施以援手。萧军给了萧红做人的尊严和生存下去的力量,最早看出了萧红潜在的才华,并且不断予以鼓励和支持,才使萧红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得以发表,帮助萧红迈入了文坛的门坎。
为了躲避日伪特务机关的迫害,两萧去上海投奔鲁迅先生,萧红的成名作、首次用萧红署名的《生死场》得到先生“力透纸背”的盛誉。鲁迅先生既是她文学道路上的引领者,也是她精神上的慈父。在鲁迅的精神特征“改造国民性”的文学观影响下,萧红逐渐长为一名有着深刻思想的优秀作家。
(三)红颜陨落
鲁迅的辞世让萧红感到痛失导师的极大悲伤,而萧军的泛爱和家庭暴力,也让两萧的缘分走到了尽头,这两件事对萧红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从毅然和萧军分手并与端木蕻良结合来看,萧红不愧为个性解放的先驱。1942年。萧红因受战争的刺激与折磨,以及医生误诊动手术等原因,于1月22日上午11时许,不幸与世长辞,结束了痛苦与挣扎的一生。①31岁的花样盛年,如玉般的娇容,让人感叹,这么一位多才多艺的美丽女子,为何却只走过了匆匆31载春秋,便香消玉殒了呢。萧红曾经感慨“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女人……”她的不幸遭遇令人不得不为之掬一把同情泪。
二、解读萧红的创作
(一)创作风格
萧红的作品时时流露出真情,蕴含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她的语言是极富特色的,显得稚拙可爱,像一个想要引起别人注意的孩子。萧红的可爱之处,在于写作态度赤诚,不作自欺欺人之谈,其作品的魅力,也可以说止于此了。②她在作品中常常使用单调而又重复的句型,并且同义反复,文字有时候会有点罗嗦,充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