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对策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8/30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对策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对策研究
指出林权制度改革对禄劝县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农村;生态恶化;治理;对策;云南禄劝
1007-5739(2011)10-0284-01

1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1958年之前,禄劝县的财政收支还有结余,由于发展工业经济对森林的过度砍伐,50多年来,全县的财政收支一直处于赤字状态。%的区域属于山区环境,没有林木作为财力支撑是造成长久贫困的根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的“两山到户”,部分农民忽视了森林所带来的效益,将大量树木作为薪柴使用,以致山林再度经受了掠夺性乱砍滥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源渐渐变小甚至消失。当前,由于林权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导致目前山林植被的破坏性损害现象时有发生。城郊的绿色山林在不断被开挖吞蚀,野生物种面临灭绝,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通常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作为项目的实现目标来思考,但生态效益评价反应了定性的抽象指标,往往在项目实施中流于形式而被忽略[1]。人们在重视城镇人居环境绿化的同时,而广阔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目前,我国的城镇率还比较低,农村面积较大,农村人口较多。因此,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对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当前出台的林权制度改革不彻底,在过去“乡规民约”约束之下的山林环境,在改革中出现管理空白,农民在林权制度改革中更重视可开垦山地的利用,而忽视了树木和丰富的林下野生物种[2]。据调查,禄劝县有90%以上的农民拿到林权证后,首先考虑的是开荒种地,再在地中植树,使同等林地面积上的作物植被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生态效应极大降低。
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项目验收中,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其次是社会效益,最后才考虑到生态效益[3]。山区最富足的农业发展资源是劳动力资源,长期形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思想,农民向山林垦荒挖掘,过度依赖土地来维持生计,把山区作为自己的活动空间。
3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山区是水土最易流失的地域。过去国家虽已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林业,但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山坡越垦越荒的事实,使人们对逐年递增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和森林覆盖率”产生质疑。而3次毁林运动的形成首因是制度不完善,政策出现盲区,导致毁林者有机可趁。因此,笔者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应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强化以下措施。
(1)制订林权所有者的林产品评估标准和办法,使农民体会到拥有林权的重要作用,认识森林和林下资源的价值。广泛扶持引导农民植树造林,发挥其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主力军作用[4]。
(2)在推行全域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中,把投资者的绿化成果列入项目投资预算成本和项目竣工验收管理。从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需要来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