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8辛弃疾.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8辛弃疾.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1 2018/8/30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8辛弃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8辛弃疾(二)
十年以后,他第一次被起用,曾做过福建安抚使。辛弃疾这个人是不用他则已,一旦用他,他就要实践他的志意。我说过,他是用他的生命谱写他的诗篇,是用他的生活实践他的诗篇的。就像杜甫写自己的忠爱缠绵,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一样。杜甫说我不能忘怀,不能不关心我的国家、同胞、人民,我就像葵花、像豆藿一类植物永远向着太阳,这是我的天性,我想改都不能改变。辛弃疾遭到弹劾、罢废,你为什么不学乖一点?你为什么还干?辛弃疾只要一用他,他还要干,这正是我们中国有理想的才志之士。辛弃疾来到福建一看,他就说了福建是前枕大海,没有海防是危险的,不管是敌人还是盗寇,一旦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于是他马上在福建筹备海防,修建了“备安库”,还要造铠甲一万副。他这么一干,人家又弹劾上去了,说他“残酷贪饕”,所以他又被罢官了。这次罢废几乎又是十年。而且他在上饶带湖的住所被烧毁了,后来就在铅山一处有泉水的地方,又安排了一个住所,取名“瓢泉”。辛弃疾是以何等心情安排他的住所呢?请看他以前写的一首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即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堆泪?
这是他当年在建康做通判时,写的一首词,他的一片收复自己故国和故乡的志意,在落日的高楼上,在失去同伴孤独鸿雁的叫声里,他的志意得不到共鸣,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他说自己是“江南游子”,辛弃疾不是江南人,而是山东人,居然来到了江南,只要一日不能收复故土,不能回到故乡,便只能是“江南游子”。我辛弃疾是没有杀敌报国的本领吗?“壮岁旌旗拥万失”,千军万马之中曾把***张安国捉来。他是真的有本领,不像某些人空谈大话,所以“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指他的宝刀宝剑。我自己身上佩带这样的宝刀宝剑,有这样的本领而不能去杀敌,压抑在胸中的满腔愤慨,把“栏干拍遍”。“无人会”,无人理会,无人懂得我的心意。我今天登上建康的赏心亭(建康即今天的南京),隔江可以遥望江北。江北是什么地方?辛弃疾晚年写的《永遇乐》词中,曾经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词句,表明他是从敌人的千军万马中冲过来的。而现在是“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鲈鱼是一种很好吃的鱼,这里有一个典故。历史上记载,西晋时有个人叫张翰,字季鹰,他本是南方人,在洛阳为官,他怀念江南莼羹鲈脍,就辞去了官职,回到故乡去了。人家张季鹰有故乡可归,我辛弃疾的故乡沦陷在敌人手中,今天我在***上仕宦不得意,也想辞官不做,回老家吧,可我回到哪个老家去?所以不要说我故乡的食物是怎样美。张季鹰在西风起的秋天时回故乡了,现在我也怀念我的故乡,可是一任秋风吹,多少个秋天过去了,“季鹰归未”?我像张季鹰那样怀念故乡,回去得了吗?有人说你辛弃疾既然回不到山东的老家,就在南方安家吧。
可是他又说:“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又是另外一个典故,大家应知道辛词是喜欢用典故的。既然我不能回山东,我就在南方买几亩地盖几间房子,“求田问舍”,又“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个典故是说,三国时,天下大乱,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大家都熟知了,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