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愚公移山》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评价
一、基础训练
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列子,名,是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给下列字注音:
龀( ) 匮( ) 厝( ) 孀( ) 箕畚( )( )
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杂然相许( )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③年且九十( ) ④帝感其诚( )
⑤毕力平险( ) 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⑦固不可彻( ) ⑧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⑨无穷匮也( ) ⑩何苦而不平( )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移山的结果是:
愚公移山的方式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意为。
⑶甚矣,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意为。
6、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7、“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 _____;
二、课文理解
1、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些方面?
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
智叟
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5、什么是愚公精神?结合实际说一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09广西贵港)
[甲]愚公移山
[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