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平定县城南河河河道治理工程-项目.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平定县城南河河河道治理工程-项目.doc

上传人:rdwiirh 2018/8/31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平定县城南河河河道治理工程-项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平定县城南河河道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定县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西麓的山间盆地之中,是三晋门户,晋冀要冲,地处太原、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的中间位置,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207、307国道穿境而过。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3°04′—37°37′,东经113°26′—114°03′之间,东西长53km,南北宽44km,总面积1394km2。

平定县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西麓中段,属典型的土石山区,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土壤贫瘠。区内山多川少崎岖不平,特点是四周较高,中间的桃河、温河流域地势较低。最低点为娘子关下游的绵河河谷海拔360m,最高点为冶西西部的七千寨,海拔1537m。一般地区海拔600-1000m。境内所有山脉均属太行山系。南川河西部地区切割轻微,地形较平坦,黄统岭和潺泉以西地区、巨城以下温河河谷和岩会以下桃河河谷地区,切割强度较大,地形陡峭,地势险要,特别是娘子关一带地势极为险要,为天然军事要地,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娘子关口下石碑上用下面一句话描绘了娘子关一带的险要地势。崎岖行旅尤艰,举步然则畴颠,危之失足,谁不触目惊心。
平定县地貌形态按成因可划分为溶蚀构造、构造剥蚀、剥蚀构造、侵蚀堆积四大类


平定县位于内陆平原,山脉连绵,气候变化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大,一年中均在季风控制下,气候干燥寒冷,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属暖湿带大陆性气候。
春季由于蒙古高压逐渐衰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西发展,境内频繁出现西北低压槽,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显著,冷暖年际变化也较大,春旱比较严重,风沙天气较多。
夏季受大陆低气压控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华北楔入控制县境,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气温较高,降水比较集中,季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
秋季、冬季蒙古高压发展并控制本县,气温降低,雨量骤减。

平定县境内位于内陆高原,山脉连绵,气候变化多,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一年中多在季节控制下,气象干燥寒冷,四季分明,属暖湿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在170天。全年总日照时数为278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37mm,降雨总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递增,东北部最少,年降雨量在450mm左右,西南七岭山地最多,为600——650mm,其它地区均在550mm左右。冬季降水量最少,% ,夏季雨量最大,%左右,夏季雨势强,但降水利用价值低。

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本地区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受干冷的蒙古极地高压控制而少降水;春季高压势力减弱,本地区处于东北、西南向半稳定的气流辐合带上,因无充沛的水汽,降水量仍不多;夏季太平洋副高势力加强,向北推进,迫近我国海岸,盛行东南季风,为平定地区带来太平洋充沛的水汽,是主要降水季节,在某些环境形势下,西南季风侵入华北上空,从印度洋带来赤道海洋湿气流,是夏季又一水汽来源,在有利天气形势下,也能产生大量降水;还有一种太平洋水汽输送路径,即由西进台风送入我国西南地区,在适当的环境形势引导下转向北进,由南或西南方向入境影响本区,和本地暴雨天气系统组合而产生大量降水。
平定县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是:县城以东从北到南降水量变化在510—550mm之间,边境从北到南降雨量都在530-535mm之间,巨城及平定至张庄以东约为530—550mm之间,其中岔口乡西北和石门口为中心有两个小的低值中心约510mm,是由于东南方来的水汽翻过太行山门槛后气流随地形下沉所致。平定以西地形抬升600m,降雨量从东锁簧开始增加,至南阳胜形成全县降水量高值中心降水量约600mm,至西南边境又降到约500mm。降雨量的年内分配:从气候成因上主要集中在夏季。7、8两个月降水约占年降水量50%左右,6-9月四个月降水量一般占到70-90%。

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平定县共辖2个乡8个镇318个行政村,,,,,,‰,冠山94155人,冶西14784人,锁簧30595人,张庄42335人,东回30282人,柏井20045人,娘子关17098人,巨城27635人,石门口18178人,岔口20430人,平定城65071人。
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其中:,。。主要种植玉米、谷子、高粱、薯类、大豆及其它小杂粮,全县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