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物理诊断学安医大.doc

格式:doc   大小:485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物理诊断学安医大.doc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18/9/1 文件大小:4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物理诊断学安医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物理诊断学
绪论物理诊断学:指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
第一篇症状学
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体征:医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工具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疾病所引起的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上的客观变化。
:机体在致原或者各种原因作用下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肛测法:-
2)发热的分度:-38;中等度热:-39;高热:-41;超高热:41度以上
3)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③原因不明发热
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高热持续期: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深加快,开始出汗;体温下降期: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热型:发热患者将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行的体温检测结果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次体温数值点连接成线,即为体温曲线,该曲线可有一定的规律性,称为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3)间歇热:体温升达高温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高热期和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和胆道感染。
,斑疹伤寒和中暑;先昏迷后发热的是脑出血和巴比妥类中度。
: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性水肿的鉴别
鉴别点
***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
开始部位
眼睑,颜面开始,蔓延至全身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发展快慢
发展迅速
发展非常缓慢
水肿性质
质软而移动性大
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少
伴随症状
伴有其他肾脏病症: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眼底改变等
伴有心功不全病征:如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肿大,静脉压升高等
***性水肿表现特点: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常伴有肝功能受损及门静脉高压等临床表现.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是衡量标准体重的常用指标,正常BMI -,肥胖BMI大于28。
: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咯血量的划分:每日咯血量在100ML内者属小量咯血;咯血量在100~500ML者属于中等量咯血;咯血量超过500ML者属大量咯血.
鉴别
咯血
呕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症、胃炎、胆道出血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
血色
鲜红
棕黑、暗红、有时鲜红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反应
碱性
酸性
黑便
无(吞咽较多血液时可有)
有,可胃柏油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
特点
胸壁疾病
胸膜病变
心绞痛,心肌梗死
食管,纵膈疾病
部位
,不越过正中线
患侧腋中线肺底部
胸骨后或心前区,可牵涉至左肩,左臂内侧
胸骨后
性质

干性胸膜炎为尖锐刺痛
压榨样伴窒息感,心肌梗死时更剧烈
食管炎为烧灼痛;纵膈肿瘤为闷痛
持续时间

粘连性胸膜炎为长期钝痛
心绞痛短暂(<15分钟)心肌梗死时长
纵膈肿瘤呈持续性且逐渐加重
影响因素
压迫局部或胸廓活动时加剧
咳嗽,呼吸时加剧
心绞痛诱因明显,含***甘油可迅速缓解;心肌梗死诱因不明显,含***甘油不明显
吞咽食物时出现或加重
(肺梗死为突然剧烈胸痛伴呼吸困难和紫绀,)
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