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9/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
我国是一个农业文明悠久、农业传统深厚的农业大国,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历史的角度展开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全方位研究。探索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未来方向和基本框架。

一、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发展阶段

任何
dd dtt. com
制度的形成、发展都不是自在自为的,总是处在一定景之中,是特定时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现象互动的结果。我国具有漫长的农业经济发展历程和深厚的农业传统,农业保险制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古代农业保险思想的萌芽

在我国,小农生产方式根深蒂固,早期的农业保险思想正是根源于封建社会时期的小农生产方式。,而作为dddtt早期我国农业保险思想萌芽的“荒政思想和仓储制度”也相应产生。我国古代的仓储制度作为dddtt一种救济后备制度,从组织形式看,是相当严密、完备的,但无论是官府的常平仓,还是民间的义仓,都主要以应付天灾人祸为主,作为dddtt一种社会保障形式,其保障范围都是狭窄的,都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与近现代保险制度不可相提并论。同时ssbbww. com,小农生产方式也决定了农民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弱,在官方支持不力的情况8 tt t 8. com下,民间风险保障主要表现在dd dtt. com“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自助思想与民间自发兴起的一些
8 tt
互助组织和互助风俗制度。可以说,这是我国几干年封建农业社会积淀下来的最具代表性的风险保障思想。时至今日仍在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二)我国近代农业保险制度的形成

我国近代农业保险制度是在农村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1923年“华洋义赈救灾会”在河北省香河县创建了我国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到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农村由于. com受军阀剥削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破产相当普遍。为了dd dtt. com尽快恢复和建设农村经济。有的地方办起了农业保险,但是dddTt,农业保险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有少数省份在个别地区试办过农业保险,然而试验的险种十分有限。主要包括www .ddd tt. com三个方面江耕牛保险会的尝试。乌江耕牛保险会是我国现代保险史上最早由农民自发建立的相互保险的正规组织之一,属于互助合作团体。1933年上海银行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将乌江镇开辟为农业试验区,为了dd dtt. com保证试验区发放农业贷款资金的安全,力主农民组成耕牛保险协会,承办耕牛保险。二是北碚家畜保险社的建立。北碚家畜保险社是我国现代保险史上较早开办家畜保险的机构之一。1939年,农本局(即国民党政府控制粮、棉、纱、布的机构)在重庆农业试验区设立家畜保险经营处,首先成立的就是保险社,以猪为保险标的。三是我国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该公司是旧中国官僚资本兴办的保险公司,初为中国农业银行信托处所属的保险科。1943年独立,定名为“中国农业保险特种股份有限公司”;1945年改组,由农林部参加资本;1947年6月更名为“中国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除在重庆北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