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激活古诗作者的生命.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激活古诗作者的生命.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8/9/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激活古诗作者的生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激活古诗作者的生命
一、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可是,在平常的诗歌教学中,我们总是先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然后再学****诗歌的内容,鉴赏诗歌的意境和写作手法,评价作者的观点。这种教法让作者与文本脱节,诗歌作者的信息变成了一排排干枯的文字,毫无生气。老师的教学过程在解释了诗歌的题目之后,仿佛出现了短暂的偏离——花一点时间介绍作者,之后才回到诗歌的欣赏中来。
当然,诗歌的阅读与鉴赏需要“知人论世”,这是毋庸置疑的,至少目前我们没有找到更有效的途径来进行诗歌鉴赏。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如果只是老师解释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谓“言者谆谆,听者渺渺”,学生下次碰到同一作者的诗歌,还是不能做到知人论世,还是进不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古诗作者的生命无法得到激活,诗歌仍然是一串串晦涩难懂的古文字,学生只好望字兴叹。
于是,我打算把作者的介绍放入文本之中,让作者的生命鲜活起来。我们可以从文本中去了解作者的生活,了解写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写作的特色。同时,这一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自己发现作者的“隐私”,分析作者的“为人”,出现疑难也由大家共同研讨,互相争论,使作者的思想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仿佛是同学朋友之间的串门。让他们出现交流、产生对话,从而生发学生自己独特的认识,独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案例片段
这是高二(3)班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一段课堂实录。在诗歌学****之始,我没有直接介绍李白的生平及他写这首诗的背景,而是让学生直接读诗。读过之后,我开始引导学生了解李白及他的思想。
师:今天,老师不想对李白做任何解释,大家读过之后,认真思考一下,你从这首诗歌中读出了李白的什么,然后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两分钟后)
生1:我觉得李白的诗歌喜欢用夸张的手法,像这首诗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完全不可能。
师:很好,你能一开始就发现了李白说话的典型特征不容易。你刚才说李白的诗歌喜欢用夸张的手法,能举其他诗句为例吗?
生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还有吗?其他同学也可以帮他想想。
生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师:这种夸张的手法一般在哪种类型的诗歌里出现呢,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
生(齐):当然是浪漫主义诗歌。
师:浪漫主义诗歌除了夸张的手法之外,还有什么特征?你能从本文中找到实例吗?
生4:想象的手法。这首诗歌第二节的后半部分描写的是神仙生活,不是人间生活,就是运用了想象的手法。
师:你是怎么知道想象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一个特征的?
生4:屈原的诗歌中就有湘夫人等众神,也是采用想象,他是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
师:这位同学非常不错,能联系屈原来解读李白。那你觉得李白通过这一段想象要表现什么?
生4:应该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
师:你认为李白向往神仙的生活是吗?老师也听说李白对道教的思想有所研究,修道成仙是不是李白的愿望呢?
生4:不是,我认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