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10标段
基坑监测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
上海浦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10标段项目监理部
2010年2月26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3 、监测工作原则及检测内容
4、监理工作流程
5、监理工作的要点、方法及措施
6、监理工作的控制目标值
7、资料上报
1、工程概况
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南段工程从浦东新区的龙阳路站至滴水湖边的临港新城站,线路走向为:浦东新区龙阳路站—沿罗山路、罗南大道—规划航三公路—人民西路—拱极路—穿川南奉公路、远东大道—折向平行浦东铁路东侧南行—跨越大治河—临港大道—至临港新城站。,,,设11座车站。其中地下站2座,高架站9座。,。
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并设盾构工作井及中间风井。,,厚480mm,,错缝拼装。隧道内设“口”字型预制件及中隔墙,其中,口字型构建采用同步施工的方案实施,中隔墙采用贯通后安装的方案实施。施工单位选用盾构机需满足管片外径要求。
本标段工程起自滴水湖畔的临港新城站,出车站后临港大道中间绿化带下方一路西行,分别下穿环湖西二路、内涟、环湖西三路、中涟、铃兰路及外涟后至临港大道上的2号风井。,~。线路为直线,纵坡为“V”型坡,最大纵剖为27‰,最小纵剖为4‰,设置了四个竖曲线,半径分别为10000m、10000m、10000m、和6000m。盾构穿越的土层主要有②3灰色砂质粉土层、④灰色淤泥质粘土层、⑤1-1灰色粘土层、⑥1暗绿色粉质粘土层和⑥2草黄色粉质粘土层。
临港新城站位于临港新城主城区滴水湖、环湖北西一路西侧的景观大道下。~,为地下二层10m宽双岛式站台车站。基地周边规划为绿地及商贸区。车站采用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围护结构,明挖顺筑法施工,车站主体基坑等级为二级。,采用800mm厚地下墙,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一道钢筋砼支撑+四道Ф609钢管支撑。
由于本基坑宽度较大,设置两道格构柱,格构柱下设Ф800钻孔灌注桩,桩底位于
⑦2-1草黄~灰色粉砂层。,采用1000mm厚地下墙,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一道钢筋砼支撑+五道Ф609钢管支撑。
附属结构(包括出入口及风道),采用Ф800钻孔桩+双头Ф******@1200搅拌桩作为围护结构。桩长22m,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三道支撑。
车站主体内部结构为框架、墙板受力体系:标准段底板厚1200mm;中板厚500mm;顶板厚1000mm。由于公共区需预留与周边商业结合条件,后期需凿除地下墙,在公共区局部设置Ф800抗拔桩,桩长约25m。
:
1、临港新城站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工程地质: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于潮坪地带。拟建场地为古河道沉积区。在勘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7个大层。其中①层为近代人工堆填,②~⑤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沉积层;⑦层为第四纪上更新世Q3沉积层。
水文地质:承压水——根据地质报告,第⑦层粉(砂)性土,为第一承压水含水层,水位一般呈周期变化,据上海地区经验其水位埋深在3~11m,其水位水头成年变幅1~3m的季节性起伏变化规律。
地下墙挖槽时穿越的土层有:①1杂填土层;②3灰色砂质粉土层;④淤泥质粘土层;⑤1-1灰色粘土层;⑤3灰色粉质粘土层;⑤4灰绿色粉质粘土层(注:⑥号硬土层缺失)。大部分墙脚落座于⑤3和⑤4层的分界面上或岩墙入⑤4层,只有端头井为止地下墙脚座落在⑦1-2层的灰色砂质粉土层上。车站基坑坑底位于④淤泥质粘土层上。
2、盾构区间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一览表
区间分段
盾构穿越土层
隧道下卧层
备注
临港新城站~内涟河
②3层和④层
⑤1-1,内涟河附近为⑤3层
本段为出洞段,②3层易产生流砂;出洞加固土层和开挖面易坍塌
内涟河~中涟~外涟河段
④层、⑤1-1、⑤3在外涟河附近,盾构下部穿
内涟河附近为⑤3层,其他段为
盾构穿内涟、中涟、外涟时,顶部均为②3层砂质粉土,、12。07m、。是防止塌方,盾尾被击穿的重点监控部位。
⑥号土
⑤4,在外涟河附近下卧层为⑥号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