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8/9/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学生的未来、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随着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难不仅困扰着学生本人,也是高校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将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出发,分别从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层面剖析造成毕业生难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并根据本人自身工作实情,围绕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减轻或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主客观因素对策
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国家也高度重视高校就业工作。但是就当前而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需要高校、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三方联动,合力破解,共同推进。

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持续扩招致使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17年毕业生人数高达795万,2018年预计将突破800万大军。就业人数的节节攀升意味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大学生就业难除了毕业生基数大而造成的激烈竞争外,同时还体现在一方面毕业生本人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到符合招聘要求的毕业生。[1]事实上,毕业生找一份工作谋生并非难事,但是寻求优质岗位则较为困难,即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由于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热衷于体制内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体制外的知名企业、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在这结构性就业矛盾中,体制外中小企业在校招中始终面临着
“招不来、留不住、待不长”的困境,[2]招聘人员常常奔波于全国各地,招聘效果并不理想。

(一)高校方面因素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然而也有一些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并未适时调整,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又加之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仍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从而导致学生眼高手低,理论知识扎实而动手实践能力薄弱,而这恰恰又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相背离。
,专业设置错位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幅度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实现大众化教育的目标,但是紧跟而来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高校的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无法满足教学规模、受教人数的急剧扩大。而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学校自身办学定位,跟风设置一些热门专业,从而导致严重出现专业趋同现象,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3]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是一项系统、复杂、贯穿全程的持久性工作。高校不仅要开展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还应为学生广泛搜集、精心筛选就业信息,探索就业多种渠道。然而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起步晚、师生不重视、师资力量薄弱,常常采取大班教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此外大部分高校就业工作并没有形成体系,没有成立专班开拓就业市场,而是被动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招聘,致使很多优质单位流失,减少毕业生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自身因素
,缺乏清晰职业定位
现今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筛选毕业生时非常看重其专业知识技能、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