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纠正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习惯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只有勇于提问学生才能更真正领悟知识的真谛。。学生有问题可提,所提的问题有的放矢并焦点化,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养成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学习习惯。所以学生能否主动发言是能否成功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纠正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习惯呢?
             
在平时工作中我发现不擅长发言的孩子一般有三大类:一是孩子胆子小,不敢发言;二是孩子的性格内向,不喜欢发言;三是孩子缺少方法,不知道怎样发言。这样不仅不能参与全过程也影响了课堂气氛。实际上不爱发言的学生并不是可以忽略的中间地带,他们的也有丰富的思想,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教师应该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热心点拨,积极鼓励,创造条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教师坚持下去,他们的性格就会开朗起来。对于第三种学生应该循循教导发言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会发言。下面具体谈谈几种方法。
一、关爱学生在心理上给予支持。                     
  平时我们在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这样才会使教育产生效能。不爱发言、性格内向的学生的存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关爱。一旦得到教师的点滴关怀、温暖,他们就会倍感亲切,缺少关爱。另外往往有些学生都有一些心理负担,所以教师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在课外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可以多和他们谈心,让他们知道老师有多么爱他们,老师希望他们他们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更多地参与课堂中的讨论、探究与其他活动,增强他们的信心。在课上多提问他们,多鼓励他们,平时多创造他们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我想他们会在老师的与同学的信任和支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发言水平的。 
      
针对学生胆子小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实间给他们讲一些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例如,武松打虎、八路打鬼子、警察捉小偷的故事等。孩子们是很仰慕英雄的,愿意向他们学习。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提出学习英雄们勇敢无畏的精神,要首先落实到敢于发言上。只要教师有计划地这样坚持做下去,学生就能变得勇于发言。                                 
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有问题可提。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特别是重难点的地方,应创能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要多给学生一点生疑思考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制造这种机会。可以利用精致的课件和精美的导言唤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和盘托出一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本节的学习目标,诱导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状态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做中生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有导向性质问题,引导学生把问题看成学习的动力。对小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追根问底,敢于标新立异,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张扬个性,创新学习的乐园。
 
三、交给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发言。
 
作为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还要教会一定的方法。
平时有些学生想发言,可是得不到要领,不是没有头绪就是废话这是学生在教师不段引导下还是不发言的一种原因。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到:“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