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悦读(散文).doc

格式:doc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悦读(散文).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5/8/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悦读(散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悦读(散文)
整整一个月,在六本书的词句间奔忙,时而欢笑,时而哀伤,在我个人的阅读史上,经历了连续兴奋与持久快乐和偶尔刺痛的三十天。这三十天,空间更易,时序倒错,人物混乱。但好像,我仅仅过了一天,又好像是一年,或是好多年……
绝色的《绝色》
已经好几次了,我不停咀嚼回味那天下午几乎长达一个小时的得意!卡夫卡书吧里,当我把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绝色》托在手掌上,立即获得在座书痴们的惊声尖叫。有人夸赞封面和开本,有人美言排版和插图,有人甚至青睐字体和行距。记不清是谁大叫一声:“这才是一本真正的书啊!”
《绝色》,真可谓绝色!绒质仿皮封面深蓝,如夜色里幽深而壮阔的大海,让人兴奋又不知所措。四个书角涌起金色的浪峰,浪尖上是七朵烫金的小花,顶起浪峰的神秘力量,却来自一枝也是烫金但不知是什么花的花,只能用暗地妖娆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一切包围着的,仅有四个字――绝色(书名)董桥(作者)。
乍一看《绝色》,装帧格调如《圣经》。仔细观赏,又很像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的文学典籍。这是我平生见过并拥有的最华美最庄重最魅惑的一本书。大概说绝色,应该就是混合了颓废与欲望、飘忽与稳定、明丽与幽暗、可能失去与可能不会失去的那种东西吧?但是它,独一无二!
这本书害得我渴望亲手摸到那些陈旧的直纹烫金摩洛哥皮革,什么小羊皮小牛皮,还有什么皮布搭配做封面的书。甚至幻想有朝一日,“OXFORD”也给我出一本。
要出发去吃晚饭,朋友霄华向我申请这本书可否让他一路抱着到饭店再还我?我故作犹豫,之后郑重许诺:“可以!”一路几次瞥见他的手在书皮上轻轻摩挲,要不是此书受赠于人,见他如此热爱,应该马上送他才对。
收回这本《绝色》,我当场表示会买一本送他。霄华喜不自禁,几乎可以不必吃饭。
应该是一个月之前了,某天下午接到J哥的电话,问我可否到建设路某个酒吧见个面?
依然是,我喝咖啡他喝啤酒。
J哥把四本刚买来的新书摆上桌面,让我选一本喜欢的。我一眼看中董桥先生的《绝色》,水蓝布面硬壳精装,清淡古雅。内文的排版更中我意,行距宽绰,字体端庄,纸张精美,气韵不俗。好久没有见过摸过这么像书的书了,就冲这一点,我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好感倍增。
与J哥闲聊之间,又把一休和尚的诗集翻过几页,再次确认不怎么有兴趣读他,就带了董桥先生回家。
有些累,倒在沙发上,打开《绝色》。
“我今年六十八,猎书猎字猎句猎了大半辈子,偶然猎得这样一盒老书几页旧信依然高兴得不得了。”在书的总序读到这行字和另外一行:
“我读毛姆的作品,‘我’字摆进去的都好看;没有‘我’字的长篇短篇都逊色。”忽然感到这个老头儿的趣味迷人风雅,就赶快带着他上床了。
那个夜晚读了十多个短文,竟然多次微笑甚至大笑,仿佛自己舒适躺在床上,听有趣的人在身边讲更加有趣的故事,那样的夜晚不做美梦都不行!
《绝色》收录了董先生收集英文典籍的四十个短文,篇篇有料有趣。见他淘书、品书、藏书,妙趣横生,诗意袭人,恨不得手里有那么一两个孤绝版本,可以和他讨价还价。或者,以物易物,用书换他几张春画书票。
董先生不仅狂热猎书,还狂热嚼字,绝非对书本的单纯占有,而是全面品味,再将那些摇动过他心旌的故事或撩拨过他心弦的字句简单明了提拉出来,三言两语道出深长意味。像他这样自如驾驭汉字和英文的人应该不多,读他的文字才会明白什么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些随性而为的字句组合出高妙的情趣,让人沉迷陶醉,无力闭卷。
董先生的经典老书,爱书老友,让我羡慕得心痛!那些与他淘书经历有关的某某某,或是他品书时刻遇见的某某某,任何一位我都想结识,更想与其闲聊或是深谈――
来电话向他索要春画藏书票的意大利老先生。“笑声像威尼斯河上的桨声,清爽,放肆,绵长。”
头顶秃出一轮皓月,一脸暮色,一团祥和地喝着咖啡,嚼着法棍聊着书的越南老医生。
做旧书生意的克里斯和老狐狸威尔逊。
董先生谓她佳人,在香闺里珍藏了七八本装帧考究的培根散文的Leonora。
等等等等。
看董先生的书,有惊喜也有惊诧,还有不安与羞愧。可以分享他的欢乐,还可会意他的幽默,领略他的机智和放达。当然,难免责怪自己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比方有人告诉他,1912年,泰坦尼克沉入海底时带着才二十七岁的美国费城电车世家少爷哈利,哈利的身上带着一本小十二开的培根散文集,是1598年的珍版。我惊诧不已,之后痛心疾首。
由于某种缘由,读完《绝色》,记得最牢的是《谁怕维琴妮娅?吴尔芙》和《告诉我你过得可好》。董先生读书写字阅人的功力在这两篇短文中可充分领略。正如他夸培根文章纸短情长,这赞语同样适合他自己。
说维琴妮娅,“细心推敲她笔底的处处灵犀,我也隐约感受到她的焦虑她的踌躇,一字一句绝不马虎。她的作品气韵很荒寒,仿佛茫茫雪地的几株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