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9/2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这本书中,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最后,在第一卷第三、四、五章引出关于情感适宜性的原理:通过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因为相互同情的愉快,为了产生一致的情感,如同天性教导旁观者去设想当事人的各种情况一样,天性也教导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去设想旁观者的各种情况。正是在这两种努力,即旁观者的努力、当事人的努力,确立了两种类型的美德;旁观者的努力中建立起和蔼、公正、宽容等美德类型,当事人的努力中则建立起崇高、庄重、自制等美德类型。当然,与美德相对负性的冷漠、鄙俗、下流品行等则确立于对上述适宜性努力的失败、甚至反动。同情概念的界定(两层含义): 1、我们看到或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产生的感情(第5页)。 2、用来表示我们对任何一种***的同感也未尝不可(第7页)。品德与美德 1、品德(当事人)--- 普通程度的情感或自我控制(当事人)--- 赞同(旁观者) 2、美德(当事人)--- 卓越、不寻常(当事人)--------------------- 钦佩、赞颂(旁观者) 第一卷关于***的适宜性从内心情感同激起它的原因(或对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适宜(庄重有理)与不适宜(粗野鄙俗) 1、每一种***的适宜性,即旁观者能够赞同的强度,必定存在于某种适中程度之内。 2、***的类别及各自的适宜度(1) 从***产生的***对于因***的某种处境或意向而产生的各种***,作任何强烈的表示,都是不适当的,因为同伴们(旁观者)并不具有相同的意向,不能指望他们对这些***表示同情(第29页)。***的***(当事人)----- 激起的同情为零或剧烈程度不成比例(旁观者) 控制欲望(当事人)--------- 节制、坚韧等美德(旁观者的评价) (2) 由于想象的某种特殊倾向或****惯而产生的那些***从想象产生的各种***,即产生于某种特殊倾向或****惯的***,虽然可以被认为是完全自然的,但几乎得不到同情,人类的想象,不具备特殊的倾向,是不可能体谅它们的;这种***,虽然在一部分生活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总有几分是可笑的(第34页)。譬如,对旁观者谈论自己的爱情、朋友、学****职业等,都不激起旁观者的同情;倒是随同爱情产生的大量人道、宽容、仁慈、友谊、尊敬等,旁观者都抱有强烈的同情。(3) 不友好的***:同情,但有反向的力量。有一类***,虽然来自想象,但在我们能够体谅它们之前,或者认为它们是通情达理或合适的之前,总是一定把它们大大降低到未开化的人性可能产生它们的程度。这就是各种不同形式的憎恶和愤恨之情。我们对所有这类***的同情,为感觉到这些***的人和成为这些***的客观对象的人所分享(第38页)。(4) 友好的***:同情,并且是双倍的。宽宏、人道、善良、怜悯、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尊敬,所有友好的和仁慈的感情,当它们在面容或行为中表现出来,甚至向那些同我们没有特殊关系的人表现出来时,几乎所有的场合都会博得中立的旁观者的好感。旁观者者对感到那些***的人的同情,同他对这些***对象的人的关心完全一致(第44、45页)。(5) 自私(自我)的***:无反向力量,无双倍同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