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
社会实践主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可操作性。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反映了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中国改革开放后这些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取得的成绩卓著,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如何针对课程相关内容,设计实践主题,学生既可以自行设计,也可以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第一,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认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主要是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它集中体现了准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就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的统一体,其中,理想信念居于最高层次。针对这个系统,设计一些相关的调研课题。
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性调查
校园学风状况调查
社区居民、农民或大学生社会理想现状调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现状及分析
中华民族精神调研
大学生人生观状况调研
上海环保进程调研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
第二,对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的认识。着重帮助大学生认识道德的本质、核心、基本要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同时也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明确道德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
社区居民、农民或大学生传统道德状况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诚信道德调查
上海市民社会公德调查(交通、网络、卫生、娱乐和营业等领域)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研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调研。
大学生创业观调研
大学生择业现状及分析
婚姻家庭暴力调研
大学生爱情观分析调查
第三,对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的认识。其逻辑思维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路径。五六章的法律部分内容是基于道义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规定,它以第七八章论述的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法律制度为理论支撑。
大学生或公民国家安全意识调查
大学生或公民法律修养状况及分析调研
旁听案件审判,了解法律制度。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浅谈防止大学生中治安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分析当前大学生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增多的主要原因。
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增多的原因分析。
谈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
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的法律问题。
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法律思考。
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的关系。
防范网络犯罪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在外租房住宿的状况调查及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
司法腐败的防范和治理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调查。
调解工作中反映的问题及对策。
对公民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报告
上海市获浦东新区社会治安情况的调查。
当前司法腐败的现状调查。
公民不愿打“官司”的调查分析。
第四,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统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对于这个贯穿教材始终的一条主线,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把握好。
社会或高校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调查
2 、时间安排
本课程教学周 17 周,第 1-11 周正常教学(以专题教学的形式完成正常教学计划),第 12-15 周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