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财税改革攻坚战.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财税改革攻坚战.doc

上传人:unnwldv331 2015/8/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财税改革攻坚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财税改革攻坚战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中,财税体制改革可谓是重中之重,此次财税体制改革大幕开启,也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战阶段。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为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二是深化税收体制改革,三是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三个方向也就构成了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公开透明度不高,法制化程度较低,政府约束力过少,预算安排的合理性有待提高。我国预算管理缺乏公开和透明性由来已久,多年来屡受诟病,虽然改革呼声持续不断,但迟迟未见明显改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法制化程度过低所致。我国的预算过程基本上属于政府行政决策,“人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大,对政府的约束力过少,这就使得政府在预算过程中本能地向自身倾斜,比如安排大量未经公开和难以审计的“三公支出”等等。
我国人大对于预算仅有名义上的审议权,但是并没有修改权,这使得人大的角色在预算过程中的实际作用相当有限。在我国的十几个主要税种中,仅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车船税是经过了人大立法,其余税种均是以国务院的行政规定为依据,严格来讲,其合法性和严肃性都有较大争议,虽然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但是时至中国经济进入改革深水区,提高预算管制的公开透明和法制化程度已是当务之急。由于法制化程度不高和政府约束过少,我国预算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也会大打折扣,每到年底岁末,财政大规模突击花钱已成一大奇观,这使得我国预决算的科学合理性备受质疑。在新一轮预算管理改革中,提高公开透明和法制化程度将是重中之重。
此次预算改革还有一个重大的思路改变,我国审核预算的重点将从收支平衡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长期以来,我国的预算审批以收支平衡作为核心,这种模式有利于控制赤字规模,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在预算审批确定了当年的支出规模之后,如果要实现收支平衡或者略有赤字,就必须使得当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如果财政收入无法完成预算安排,就无法实现收支平衡的目标。在经济周期向上的时候,完成财政收入会相对容易,但是如果遭遇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而如果税收部门为了完成征收目标,可能会强制征收的手段,在经济下行周期内,过重的税收反过来会进一步减缓经济增速,形成恶性循环。如果预算审批的重点从财政收支平衡转向以支出为重点,财政收入的多少就不再和支出挂钩,税收依法征收,该收多少就收多少,而不会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人为多收的现象。
另外,此次预算管理改革,还可能会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我国现有的预算机制只要求编制当年的预算,而不关心中长期发展,这就导致每到年底就会出现财政突击花钱的乱象,而对中长期预算的缺失,又致使财政体系中积累了很多中长期风险,比如地方债危机、养老金缺口等等。只有建立跨年度预算机制,才可能使预算管理更具前瞻性。
除了预算管理体制之外,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是此次财税体制改革的第二大重点。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地方税体系,可能将是新一轮税改的核心,这将成为我国税改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从具体税种来看,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这六大税种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