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浅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rovend 2018/9/4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摘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农民需求出发,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前提。本文从农村社区以及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入手,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为什么要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及针对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社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需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笔者认为,应以此为契机深入探析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农村社区是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农村基层组织和管理体制,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进展及效果不仅有赖于政府的引导支持,更取决于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因此,了解广大农民的需求,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就成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出发点。
一、从农民文化需求出发建设农村社区文化的必要性
⒈农民是农村文化需求的主体。农民是农村社区产生、存在的前提,是农村社区的建设者;同时,农民又是个人文化行为的主体,是农村文化的直接接受者和参与者。这里所指的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一个多样化的农村社会群体。不同类型群体的经济基础及思想文化基础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就给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1981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明确指出:
“农村文化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中国13亿人口中,农民占绝大多数。他们不但是社会的主体,更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立足于农民的实际需求,将农民作为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坚持“二为”方向的具体体现。
⒉现阶段不断变化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也在相应发生变化,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农民富裕后的迫切需求。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不但有内在的渴求,而且其所追求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日益多样化的趋势。读书、看报、打牌、上网、健身、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致富的新手段等已成为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第二,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农民接收外部信息的途径在不断扩大,如“村村通”工程使农民通过有线电视了解到了更多的国内、国外信息;另一方面,伴随着农村机械化的普及而出现的大量闲置劳动力走进城市,他们亲身体会到了城市的文化生活,对精神生活的标准有了具体的参照。第三,现有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在数量、种类、内容等方面均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层面的农民的需要,亟需改进与完善。如农村图书室因缺少农民有用和感兴趣的新书,大多处于闲置的状态。
⒊农村社区的地域性以及农村文化的多样性的内在要求。“一定的地域
”、“共同的纽带”、“社会交往”以及“认同意识”是农村社区的核心要素。农村社区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习惯、崇尚信仰以及价值认同意识和取向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聚居地,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素养的农民都有着不同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所有这些,是我国农村文化多样性存在的基础,也造就了广大农民多种审美情趣和多种文化需求。同时,不同层次的农民,其文化需求是不同的,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