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分析.doc

上传人:lrrfsyq836 2015/8/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摘要: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优势,为临床治疗脑梗塞提供依据。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当今第三大死亡原因及首位致残原因,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脑梗塞在中医学中属于缺血性中风范畴,近代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脑梗塞发病以阴虚阳亢为本,风痰瘀血阻络为标的病变机理。脑梗塞在西医学是指由于脑部供血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也是导致死亡、丧失生活能力的最常见原因。
关键词:脑梗塞血栓中西医结合脑软化中风
Doi:.1671-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7-02
1中西医治疗脑梗塞现状分析
脑梗塞的病理病机在中医(血瘀阻脉)和西医(血栓栓塞)上具有一致性。近年来,随着现代新型先进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更为精确。但与之相比,治疗研究进展相对缓慢[2]。主要是没有能被确认为行之有效而又安全可靠的药物和方法。目前我国中西医在治疗脑梗塞方面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也各自存在局限和弊端。单纯中医药在急性期见效慢,往往耽误抢救时间;西医技术存在严重的颅内出血并发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不同程度的药物副作用。在我国,中西医结合、多手段、多方法,应成为研究治疗脑梗塞的最佳途径,而减少急性脑梗塞的致残率、病死率应成为主攻方向。众医家在积极探求有效方法和药物的同时,已经认识到中西医在治疗脑梗塞的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挈合点,并有广阔前景。中山医科大学的苏镇培救授提出的诊治脑梗塞的策略[3]辨证论治的观点和华西医科大学的刘鸣教授从循证医学的观点,主持针剌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课题[4],可以充分说明中西医从理论和方法上可以找到某种契合点。为此,现就脑梗塞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方面进行如下探讨。
2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思路探讨
“超早期”。脑梗塞发病前6小时这一时间窗称为“超早期”[1],而根据西医对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认识和众中医医家的临床实践证实,此期的治疗是重点,是关键。笔者认为脑梗塞是局部脑血栓形成为标,整体体虚为本,溶栓、介入治疗直接溶解栓子,使血管再通,力专而猛,是治其标;用中药益气活血,补虚乃是治其本,破瘀与益气,标本兼顾,可减少出血之弊,并促使体虚康复,方选如温胆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温胆汤合复脉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加减、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针灸早期介入治疗既可配合溶栓又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针刺取穴有辨证取穴,也有独特取穴,如醒脑开窍法、颞三针疗法等。针刺如百会、人中、四神聪穴等。但仍需辨证论治、个体选择,对于有溶栓、介入禁忌症或不在时间窗者,应加强中药祛瘀力度,结合针刺醒脑开窍。
。急性期治疗是否积极直接关系到脑梗塞的预后。祖国医学认为,脑梗塞多为气虚血滞,脉络淤阻所致。由于气虚不能运血,血不能荣,以致气血淤滞于脉络,致使肢体偏瘫。因此,必须采用补气活血的原则进行治疗。补阳还五汤是补气活血的代表方,药物组成包括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