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3-2004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6)—中国近代现代史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其间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
,商讨建国大计 ,避免全面内战
,反对内战独裁 ,改组国民政府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反列;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和抗战胜利后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两个口号的共同点在于( )
,实现民主 “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共取得的优势地位是( )
( )
,标志着国共关系完全破裂的事件是( )
《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
“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合法化”。这是针对它( )
《中华民国宪法》
,人们可以看到蒋介石及其高级将领在他的嫡系将领胡宗南的陪同下,得意地站在延安的窑洞前,手持手杖,一身威武的戎装。请判断这张照片最早摄于
( )
,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的根本目的是 ( )
“运动战”的灵活战术
,转战陕北
( )
,最直接原因是 ( )
,三支部队由内线打到外线,三支部队都攻入的一个省是( )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是指( )
,党中央在陕北杨家岭开会,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心的会议。20年未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这里“解决优势”的关键决策是( )
( )
15.《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中国人民称之为“新二十一条”,是因为 ( )
、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独占
,包括军舰,可在中国自由航行
《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 )
:“民盟被迫解散,是民盟史上一大挫折,但也正是民盟转变的起点。”这里的“转变”是指(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