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水土流失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今后加强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水土;保持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总方向。其具有科学性、地域性、综合性和群众性等特点,不仅涉及科学的各个领域,比如地质、林业、农业和水利等,对知识掌握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且依赖于广大群众,需要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
水土保持长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工作有序、全面地开展,使水土流失的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近10a来全国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4万个,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保持资金4000多亿元,减少水土流失量20多亿t,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2 加强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水土保持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以及财政状况下,主要有以下3种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治沟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工程措施是降低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在我国被广泛地运用。
山坡防护工程适用于比较陡峭的坡地,这些地区由于表面坡度大,易被泥水冲刷。因此通过建造梯田、台地等来改变小区域内的地形,将雨水就地拦蓄,避免因雨水的冲刷作用而造成泥土的侵蚀、搬运,可以有效减少坡面的径流。这一种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法不仅可以缓解水土流失的现象,还可以积蓄水源,方便农业灌溉,有效调节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山坡截留沟、蓄水池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都是山坡防护工程的主要措施。
治沟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地排泄,对沟口冲积扇不造成灾害,拦泥淤地生产。
小型水利工程目的是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采取拦蓄引措施,根据充分利用,合理调配的原则,减少水土流失危害;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其主要措施包括小型水库工程、山地引洪灌溉工程、引洪淤滩造田工程等。
黄土高原在工程措施上就采用压缩农业地、抓好川、塬、坎、坡建设,实行“保塬、护坡、固沟”的措施,兴建梯田,打坝淤泥地等。这在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中关键措施之一,在治理水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