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改革开放心得体会:开放视野下城市文化的选择
开放视野下城市文化的选择,必须增强城市文化的创新力。在全球背景下,唯有基于创新,才能实现创新性与传统性的统一,既有创新的视角,又注重传统的眼界;既有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成果的广阔胸襟,又坚持民族独立的坚定立场。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冲突中,城市文化辐射力的强弱关系到该城市能否以平等的地位、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潮流,这不仅需要敞开胸怀,广泛吸取对自身有益的外来文化;更需要主动出击,加强本民族、本国文化的对外辐射。
第十一届上海电视节和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于今年6月11日至19日举行。两节的存在与发展,既满足了中国影视产业开拓国际视野的需要,也体现了中国影视产业吸引国际关注与投资的需要,从中还展示了上海重塑文化形象的不懈努力和迈向国际文化中心的执着追求。因此,虽然我不是影视从业者,但两节还是引发了我对全球背景下城市文化发展选择的思考。
城市作为文化的集聚点,以积留、汇聚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为天职。纵观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有特色的城市,都是以吸纳人类文明成果、海纳百川而著称的。恩格斯当年在评价法国巴黎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这个城市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 造极的地步,在这里汇聚了整个欧洲历史的神经纤维,每隔一定的时间,从这里发出震动世界的电击。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代,作为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城市,总是凝聚了当时世界文明的成果。古希腊的雅典,近现代的伦敦、巴黎、纽约,无不如此。
如果说,广泛的吸纳为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对外辐射则是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更重要体现。国际大都市地位的确立离不开城市文化的辐射力。如果说,在古代及漫长的中世纪,城市文化的辐射力已经关系到城市形象的确立,如古希腊的雅典和唐朝的长安;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文化的辐射力就更显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冲突中,城市文化辐射力的强弱关系到该城市能否以平等的地位、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潮流。文化在国际间的融合性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融入世界文化潮流,不仅需要敞开胸怀,广泛吸取对自身有益的外来文化;而且更需要主动出击,加强本民族、本国文化的对外辐射作用。全球化意味着各方面竞争的更加激烈,不强化本民族、本国文化的对外辐射作用,自身的文化就会在世界文化的潮流中消失;一旦失去与外来文化的抗衡力量和对等地位,文化的双向融合也就成了单向并吞。为此,一个有国际影响的城市,一定要主动参与世界间的信息文化交流,向外传播本民族的优秀灿烂文化,传播具有本国特色的城市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们了解本国本民族,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美国城市文化研究专家朱肯(Zukin)教授在其《城市文化》一书中指出:一个文化中心不能仅仅是艺术的集散地,它必须是艺术的生产、交流和消费的地方。这就是说,作为一个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城市,既是文化的生产中心,也是文化的交流中心,又是文化的消费中心。这样的中心显然具有很强的对外辐射力。纽约作为世界级的文化名城,就是这样一个文化中心。纽约作为文化生产中心,集聚了美国大多数出版物品、影像制品、舞台节目、影视节目、绘画摄影等的生产基地;作为文化交流中心,是世界文化的物流中心,把全世界的各种艺术作品汇集在一起;作为文化消费中心,是全美最大的媒体市场,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万旅游者中,1800多万人是慕纽约文化之名而来的,他们或来百老汇看戏,或参观博物馆,或参加艺术节,或观看重大体育赛事。正是强烈的对外辐射力提高了纽约城市文化的国际地位。
对于我国而言,增强城市文化辐射力,又是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反对文化帝国主义战略的需要。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融并不能抹杀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的对立和冲突。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城市与城市的文化交流中,每一方都力图维护自身相对独立的利益和文化特征,这实际上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需要,也是维护民族传统的需要。一个丧失了思想文化独立的国家或城市,也就不再有国家或城市的真正独立了。
在国际关系中,美国凭借其覆盖全球的综合信息传播体系拼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扩张与渗透,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警觉。美国一是利用发达的传媒手段进行文化渗透。美国的两大通讯社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使用100多种文字,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昼夜发布新闻,每天发稿量约700万字,并拥有一个世界范围的图片网。美国还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上的巨大优势牢牢掌握着网络信息发送的主导权。二是通过大规模输出精神文化产品,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进行文化产业的入侵。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渗透其价值观念、通俗文化的主要途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频道几乎成了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而在美国自己的电视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有微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