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南阳楚长城.doc

格式:doc   大小:21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阳楚长城.doc

上传人:小枷 2018/9/7 文件大小:2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阳楚长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阳楚长城
南阳楚长城文章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长城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河南省南阳,并在战国时传播到中原和北方。南阳春秋楚长城是中国长城的发祥地。
    一、南阳楚方城就是楚长城
    长城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的产物,是大规模的、系列的军事战略防御工程。长城一开始出现并不叫长城,而叫“方城”。《汲冢周书·作雒解》曰:成周“城方千七百三十丈,郛方七百里”。齐《考工记》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国就是方形的都城。不仅都城为方形,其他城也为方形。按照周礼天圆地方的思想,周诸侯国的城都是按周天子规定,依爵位等级建造的方形城,这在《考工记图》王城图以及周代各诸侯国城遗址上都得到证实。春秋时齐桓公称霸,楚文王为与齐桓公抗衡,北上拔申(都在南阳市城区)灭邓(都在邓州市城区)后,即在南阳北方地势险要之处建筑许多方形城,或作关城,或作为
≥望台和烽火台如在方城县独树镇大关口处,就有七个15米见方的方城遗址,在此不远还有鄫关城,再依山相筑了城墙,把城与≥望台连结一体,构成强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号曰“方城”。其他诸侯国也依照楚国人的说法,称当初的长城为“方城”。在《左传》和《史记》记载中,始终称楚国的长城为“方城”,方城之名由此流传下来。楚方城和其他诸侯国以及秦汉以后的长城所不同的是,楚方城南北墙体最宽相距380米,并有大大小小许多方形城和烽火台,而其他诸侯国和秦汉以后的长城,南北墙体比较规范和平行,方形城也较少。
无论从历史记载还是从方城遗迹来看,楚方城决不是孤立的城堡和一般的城垣,而是大规模的军事战略防御工程,即战国以后所说的“长城”。《汉书·地理志》载:“南阳郡……有长城,号曰‘方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曰:“叶东有故城……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唐《括地志》中记载:“故长城在邓州内乡县东七十五里,南入穰县,北连冀望山,无土之处,累石为固。”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楚方城就是楚的长城。如今,在内乡县、西峡县还有“长城铺”、“长城河”的遗迹和地名。以上充分说明:南阳楚方城就是楚长城。
    二、春秋楚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
    春秋南阳楚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从楚国始筑长城把它叫方城,到《春秋》、《左传》、《史记》中一直称楚长城为方城,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长期有长城和方城的不同叫法,所以,人们并不认为方城是长城,甚至以为是孤立的城堡或城垣,更不知道楚方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据《左传》记载:“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东周列国志》中说:“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4年”,楚王回至方城,夜叩城门。《南阳地区志·方城》说:“楚文王时于方城山(今小顶山)修筑长城,曰‘方城’,以守卫其北境,方城县由此得名。”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关于长城的最早记载。从史书记载看,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伐申灭邓占领伏牛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后,为防称霸的齐桓公南侵,即在现南阳市北方建筑长城。长城从方城县北起,南至泌阳县再折向西南唐河县,对峙着齐国的方向。后在战争中不断展筑,西边沿南召、嵩县、西峡、内乡、镇平镇,到邓州市罗庄乡土谷山止,绵延起伏三四百公里。如今,在内乡县、西峡县、方城县,还有长城遗迹存在。
    《左传》写于春秋末期,关于楚方城的记载有许多处,除了在“文公十六年”中的“楚庐戢黎侵庸(今湖北省竹溪县),及庸方城”有一处方城外,其中没有其他诸侯国有方城或长城的记载。说明在春秋时期,只有楚国和庸国有长城,其他诸侯国均无长城。(从《左传》记载看,庸方城比南阳楚方城出现得晚,并且不在
“夏路上”,对其他诸侯国和长城的传播没有影响作用。)直到300年后的战国时期,各诸侯为争强称霸,或加强防卫,才学楚国在边境的地势险要之处筑造长城,但已不叫方城,而形象地称为“长城”。在《史记》中已有确切记载,例如:《史记·秦昭襄王·庄襄王》载:“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0年),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史记·赵》记载:赵“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2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赵“成侯六年(公元前368年),中山筑长城”。《史记·匈奴》中载:“秦昭王时(约公元前305年),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同时期的燕国(约公元前300年),“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史记·六国》和《田敬仲完》载,齐威王时(约公元前375年),齐有长城………“赵归我长城”。《史记·正义》中有:“《齐记》云:‘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里,以备楚,(约建于公元前332年)。”《史记·蒙恬》载: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2年),“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显而易见,南阳春秋楚长城,比齐国长城早约300年,比魏国和中山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