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乌拉盖管理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乌拉盖管理区水务局.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乌拉盖管理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乌拉盖管理区水务局.doc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8/9/9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乌拉盖管理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乌拉盖管理区水务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乌拉盖管理区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乌拉盖管理区农牧林水科技局



目录
1 总则 2
编制目的 2
预案编制依据 2
编制原则 2
2 基本情况 2
自然情况 2
经济社会情况: 2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
3 危险区、安全区划分 2
危险区划分依据: 2
安全区划分标准依据: 2
4 组织指挥体系 2
防汛指挥领导部 2
防汛指挥领导小组 2
防汛抢险突击队 2
组织机构 2
场镇防指机构 2
5 监测预警 2
发布机关乌拉盖防指 2
预警启动时机 2
预警程序 2
6 转移安置 2
转移工作程序 2
7 抢险救灾 2
抢险救灾准备 2
抢险救灾 2
8 保障措施 2
汛前检查 2
宣传教育及演练 2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御本地区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预案编制依据
本预案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及《锡林郭勒盟防汛工作手册》。
编制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控、救相结合原则。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使用范围:乌拉盖管理区。
2 基本情况
自然情况
河流分布情况
乌拉盖境内主要与乌拉盖河及其支流色也勒吉河。
乌拉盖水系是锡林郭勒盟最大的内陆水系,所属各河均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乌拉盖河干流发源于宝格达山南麓,由众多泉水汇集而成,水量稳定,全长360公里,在胡硕庙与支流色也勒吉河汇合,向西流入乌拉盖戈壁。沿途地面广阔坦平,湖泊、沼泽较多,上游处于山地、丘陵、河道狭窄,进入波状平原,河床平浅,消失在索林淖尔洼地。
气象、水文条件及暴雨特征
乌拉盖河流域属寒带季风气候区。受西风环境、西伯利亚寒流、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贝加尔湖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造成本流域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秋季清凉,早晚温差大;冬季漫长酷寒气候特征。
乌拉盖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较大,,,且蒸发量多集中4—9月份,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发生于1987年1月9日),℃(发生于1968年7月22日).
乌拉盖地区多大风,且大风多在两个月以上,,多年最大风速28 m/s,, m/s。冻土观测表明:土壤一般于10月下旬开始结冻,翌年4月初开始解冻,至6月全部消融,。
乌拉盖河流域日照数在2500-3000小时左右,上游日照时间较短,初霜期一般在九月上旬,终霜期在四月上旬,无霜期为131天左右。
乌拉盖河属季节性河流,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上流多为林区及草地,植被较好,流域调蓄能力较强。年径流除12、1、2、3月份河道冻结外,其余时间水流不断。由于受到降水不均匀性影响,其径流年内及年际分配极不均匀,加上地下径流及气温影响,使其有春汛、伏汛两个汛期。
春汛期:出现于4—5月份,此时气温升高,流域内冰雪消融,河水解冻,形成春汛。一般持续一个多月。
伏汛期:多出现于7—9月份,此时降雨集中,河道出现较大洪水,持续时间1—2个月。
从年际看,(1998年),,,从年内分配看,6—9月年径流占全年的73%。
暴雨、洪水特征:形成本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以乌拉尔山低涡底部分裂出的小槽东移,在内蒙古形成冷涡,由于强盛的副高压阻挡,低涡在原地滞流、旋转,带动巴湖东侧冷空气并入,在高原形成比较完整的槽,槽前到副高压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系统性加强,大量的水汽在大兴安岭地区聚集,形成大面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