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融危机下如何坚持公允价值计量
摘要】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被金融界人士指责为加剧放大了危机。本文从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理论根源和现实根源出发,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坚持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决策有用性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引发的争论
随着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到全球越演越烈,此前作为dddtt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却被一些
8 tt
银行家指责为“帮凶”,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放大了经济周期的影响,导致. com某些金融负债和难变现资产的不当估价与判断,不停止公允价值计量,危机就无法消退。然而会计界人士和一些
8 tt
业外人士对此持不同意见。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目标定位是公平、公允、公正与不偏不倚地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抵押资产估值方面是导致. com信心危机的原因,通过放松会计计量的规则而“创造”的利益是一种幻觉,只能延迟问题的解决8t t t 8. c o m;改变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关键财务信息的时候获取这些信息的权利。
二、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理论根源与现实条件
1、理论根源
会计信息是企业与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一个重要。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能改变或影响到各种经济决策的制定,进而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使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因此. com,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决策有用性,即向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www .ddd tt. com企业管理当局、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提供对他们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这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dDdtt
。
对于“有用性”各个会计组织有不同的界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作的系统阐述。首先,他们认为对决策最有用的信息是能“帮助信息使用者在预测未来时可导致. com决策差别”的信息,因此. com,相关性是保证信息对决策有用的最重要征。其次,决策有用性还要求
dDdtt
会计信息能反映其所应该反映的问题,做到不偏不倚,这就要求
dDdtt
会计信息具备可靠性的标准。
加拿大会计学家斯科特教授阐释了两种以决策有用为目标的财务报告思想:信息观和计量观。信息观将决策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会计信息使用者希望会计人员提供更具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以作出风险更小的投资、信贷和类似资源配置的决策。因此. com,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为了dd dtt. com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应进行充分披露。以信息观为指导,财务会计理论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侧重于提供赢利信息的会计模式。但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信息观的不足日益凸现,使得更多的人要求
dDdtt
采用计量观提供会计信息。计量观认为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在合理保证信息可靠性的同时ssbbww. com,将公允价值引入财务报表能够SSBBww更好地帮助投资者预测企业未来业绩。计量观着眼于通过改变企业计量属性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而通过公允价值信息,用户可以当前资产负债的真实价值。
2、现实条件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金融界的应用,目标外,还有着特殊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