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文档名称:

第八章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ppt

格式:ppt   大小:2,516KB   页数:8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八章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ppt

上传人:465784244 2018/9/11 文件大小:2.4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八章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八章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岩浆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之一。研究岩浆岩体构造不仅可以阐明岩浆岩发育区的构造特征及其发展历史,从而有助于揭示地壳运动的性质;而且能够通过岩浆岩区构造发育规律的研究为寻找和勘探内生矿床指出方向,也可以为水文、工程建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岩浆岩体构造包括岩浆岩体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构造,以及岩体形成后的各种构造,有时也包括在岩浆岩体形成过程中对围岩作用所引起的构造。岩浆岩体构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岩浆活动是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岩浆岩体的分布和产状不仅受早期构造的控制,而且还受构造运动的影响;2、侵人岩体和喷出岩体常具有独特的原生流动构造和原生破裂构造;3、岩浆岩体在变形过程中,还形成某些特殊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第一节、岩浆岩体的产状及其构造控制岩浆岩体的产状主要是指岩浆岩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关系。在地壳中,岩浆岩体的产状是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它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决定于岩浆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诸如是酸性或是基性,挥发组分含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以及压力的大小等等;另一方面决定于岩浆岩体形成前的区域构造环境、形成时的构造运动状况、形成的深度和围岩的性质等等。下面分别论述侵入岩体和喷出岩体的主要产状类型。**一、侵入岩体的产状根据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将侵入岩体的产状大致划分为协调侵入岩体和不协调侵入岩体两大类。(一)协调侵入岩体协调侵入岩体又称整合侵入岩体,其特点是侵入岩体的边界面(接触面)与围岩层理、片理平行或大致平行。它是岩浆受到机械力的作用,沿着层理面或片理面侵入而成的,依据侵入岩体的规模和形态,协调侵入岩体大致可分为岩床、岩盘、岩盆和岩鞍等四类。**1、岩床岩床是一种层状侵入岩体,通常是岩浆顺层面、片理面或不整合面侵入形成的。岩体的界面与围岩层面、片理面、不整合面平行或大致平行。岩床的规模不等,厚度一般自数十厘米至数十米,有的甚至可达数百米。岩床的成分自酸性到中性、基性、超基性都有,但以基性的岩浆岩最常见。**2、岩盘岩盘又称岩盖,为上凸下平的似透镜状的侵入岩体。岩盘规模不大,直径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以酸性岩、碱性岩居多。通常认为,当岩浆粘度较大不易流动而展布不广时,则形成岩盘,反之则形成岩床。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亦可形成岩盘。**3、岩盆岩盆是与构造盆地有关的盆状侵入岩体,其顶底面均向中心倾斜,一般规模较大,直径从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厚几百米到数千米,面积可达数万平方公里。岩盆常由基性岩、超基性岩或碱性岩构成。岩盆形成时,如果岩浆发生分异作用,则比重大的矿物组分,如基性岩、超基性岩中含铬、镍成分的矿物,常聚集在岩盆中心的底部形成有价值的矿床。**4、岩鞍岩鞍是一种侵入于褶皱转折端虚脱处的鞍状侵入岩体。岩鞍在平面上和剖面上都表现为新月形或马鞍形,故称岩鞍。岩鞍是褶皱区有代表性的侵入岩体,其规模不大,厚度从几厘米至数十米。这类岩体大致是与褶皱构造同时或稍晚形成的。**(二)不协调侵入岩体不协调侵入岩体的边界面(接触面)与围岩层理、片理或不整合面截交。根据侵入岩体的规模、形态等,可将不协调侵入岩体的产状划分为若干类型,这里仅介绍岩基、岩株和岩墙三类。**1、岩基岩基一般是指出露面积大于100Km2的一种规模巨大的不协调侵入岩体。岩体出露面积与岩体的剥蚀深度有一定联系。通常岩基的顶部与围岩的接触面倾角较小,两侧与围岩接触面产状向围岩方向倾斜,但局部也有向岩体方向倾斜的。岩基通常由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类组成。岩基往往沿大褶皱或复背斜核部侵入,其延伸与总的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由此可见,岩基的侵入和分布与强烈的区域构造变形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