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十六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dae_meng第三十六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dae_meng[概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均是妇产科常见病,临床上常可并存。二者虽同为内膜异位引起的疾病,但它们的发病机制和组织发生学是不相同的,临床表现亦有差异,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第三十六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dae_meng[定义]--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第三十六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dae_meng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臂、大腿等处,但绝大多数位于膀胱内,以卵巢及宫骶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直肠子宫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固有盆腔子宫异位症之称。第三十六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dae_meng第三十六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绝经或切除双侧卵巢后,异位内膜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疾病的发展,故内异症是激素依赖的疾病。内异症在病理上呈良性形态学改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及远处转移能力。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疼痛、不孕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dae_meng[流行病学]一般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为10%~15%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生育少、生育晚的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生育多者绝经后或切除双侧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剂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此病的发展第三十六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dae_meng[发病机制]1860年VonRokitansky首先描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有以下3种学说,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解释内异症的所有方面本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第三十六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dae_meng[种植学说]1921年首次提出该学说(Sampson)异位的内膜来源于子宫内膜组织,这些组织转移宫腔以外的部位,并种植和生长。第三十六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dae_meng(1)经血逆流经期时,妇女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和蔓延,形成盆腔内异症。Sampson,1921第三十六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dae_m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