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文档名称: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pptx

格式:pptx   大小:16,903KB   页数:8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9/11 文件大小:16.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划分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基坑开挖深度
一级
破坏后果很严重或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10m
二级
破坏后果严重或基坑开挖深度介于7m~10m
三级
破坏后果不严重和基坑开挖深度小于7m
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
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
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建筑基坑工程设计阶段应由设计方根据工程
现场及基坑设计的具体情况,提出基坑工程
监测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监测项目、测点
位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
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
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
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
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
后方可实施。
监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
基坑工程监测项目表
基坑类别
监测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坡)顶水平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
墙(坡)顶竖向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
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
应测
应测
宜测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应测
应测
宜测
墙(桩)体内力
宜测
可测
可测
支撑内力
应测
宜测
可测
立柱竖向位移
应测
宜测
可测
锚杆、土钉拉力
应测
宜测
可测
坑底隆起
软土地区
宜测
可测
可测
其他地区
可测
可测
可测
土压力
宜测
可测
可测
孔隙水压力
宜测
可测
可测
地下水位
应测
应测
宜测
土层分层竖向位移
宜测
可测
可测
墙后地表竖向位移
应测
应测
宜测
周围建(构)筑物变形
竖向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
倾斜
应测
宜测
可测
水平位移
宜测
可测
可测
裂缝
应测
应测
应测
周围地下管线变形
应测
应测
应测
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执行。
5 . 监测点布置
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当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设置在围护墙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入土深度;设置在土体内的测斜管应保证有足够的入土深度,保证管端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 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4 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的10%,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宜少于20%,且不应少于5根。
基坑底部隆起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应选择在基坑的中央、距坑底边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数量不应少于2个。纵向或横向有多个监测剖面时,其间距宜为20~50m,
2 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20m,数量不宜少于3个。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 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 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