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RFID资产管理解决
方案
目录
第1章系统意义 3
第2章系统总体架构 4
资产区域定位: 5
资产区域定位系统架构 5
区域定位示意图 6
区域精确定位: 6
区域模糊定位: 7
区域定位系统功能 8
资产门禁管理系统 9
门禁管理系统功能 9
系统组成 10
第3章系统软件介绍 10
系统主要功能结构图 11
一、前台登陆界面 12
软件界面导航图 12
资产追踪定位监控整体流程 13
软件界面介绍 13
资产实时查询 14
资产区域实时定位 14
资产越界报警 15
资产消失标签 15
资产实时监控 16
轨迹回放功能 16
盘点 17
低电管理 17
数据导出与打印 17
第4章典型案例 18
第5章系统的价值和优势 18
第6章服务技术支持 19
系统意义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大。很多单位目前仍然依赖手工记账的管理方式,由于管理单据众多、盘点工作繁重,需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固定资产的历史操作和资产统计工作异常困难,导致资产流失和资产重复购置。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固定资产管理的软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记账方式的问题,但多数系统采用手工方式录入数据,不仅速度慢、易产生错误,而且存在资产管理中资产实物与帐务信息脱节的严重问题,难于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为了改善固定资产监管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研制开发了“RFID资产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保证了贵重物资的安全、企业发展的稳定和自身利益的不受损害;
提升了企业贵重资产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降低了安全管理的工作强度;
对资产进行防盗安全管理,防止丢失或者泄密事件的发生。
对贵重资产进行定位、追踪、自动盘点等,使得资产的管理自动化,智能化;
解放人工劳动力,节约管理成本,使得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该方案集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远距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短距离射频技术及多用户防冲突技术监测技术,标签、定位器、读写器、通讯网关等,采用全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软件进行设计,系统信号穿透力强,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定位多个标签,实现无线报警,目前这种全新的信息识别、接入、传输、管理技术,已迅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图
APS实时定位追踪和门禁管理系统通过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以电子标签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标识码,具备了不易破损、数据可靠、使用周期长、有效通讯距离长等特点,是替代条形码、红外线标识的最佳选择。将其安装在受控目标上,来作为目标的唯一标识进行追踪定位和门禁管理。
资产区域定位:
资产区域定位系统架构
资产区域定位架构图
资产区域定位系统运用RFID技术,给每个移动资产佩戴一个有源标签,在机房内安装一台(或者多台)与有源标签相配套的远距离读写器,使之所有固定资产都在读写器的识别范围内,读写器会自动识别所有固定资产随身携带的标签ID信息,并实时监管所有固定资产在位状态。若资产实现未经允许非法带出,系统会随时发送信息给监控中心并触发报警,只有经过授权的合法固定资产,才能安全带出,从而保证每个固定资产的安全。
区域定位示意图
区域定位示意图
区域精确定位:
精确定位示意图
在一些重点区域进行资产区域定位,一旦资产进入该区域将实现区域定位并实现报警提示,同时结合视频监控功能,实现视频联动。采用低频激活器棒状天线,每根天线的激活区域为1m到5m距离可调,当资产进入天线唤醒区域时,标签实时把标签身份ID与激活天线地址码ID发送出去,,可同时可以进行报警提示和视频联动分析。
区域模糊定位:
信号传输衰减模型的测量原理
区域模糊定位都采用测算节点(读写器、电子标签)之间链接信号强度(RSSI)的方法,利用无线信号空间传输衰减模型估算出节点间传输的距离;空间自由传输模型的RSSI衰减估算公式如下:Loss=+10klgd+10klgf,其中d为节点距离(单位为Km),f为频率,单位为MHZ;k为路径衰减因子(多径绕射、障碍物等)。在d不变的情况下,k的值越大意味着RSSI值衰减越严重。
此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复杂的环境对RFID信号传输的影响,通过被多个读写器的识别次数及接收时候附带本身增益来判断实现区域定位。此技术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