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基于公法对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于公法对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分析.docx

上传人:gxngqvk 2018/9/12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于公法对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公法对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通过税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经济调控手段不能不说是短期有效手段,但从长远来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市场经济的存在,贫富差距不可能完全消除,像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存在贫富差距。但中国现存的贫富差距有剑走偏锋的趋向富得越来越富,而穷的越来越穷,这本也无可厚非,因为许多发达国家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但在中国,很多人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双手,却仍然不能改变贫穷,或者说他们改变贫穷的路更加的充满荆棘。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由此可看出教育的公平不仅是对民众基本人权的尊重,也是改变当今中国贫富差距的一个长远有效的途径。
近些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快速,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及,在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当今中国,多数人的受教育权能够得到保障,中国现存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新闻媒体中经常有这样报道,在城市尤其是像上海、北京这种大都市,给孩子减负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城里的孩子不仅完成学校的课程,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补****班奥数班、围棋班以及各种才艺班。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在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许多偏远地区,连义务教育都不能保障,勿论他们有什么过多的学业负担。还有就是在中国饱受垢病的高考招生的名额分配制。在所谓的985,211高度集中的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通过查看其高校的每年录取名额,可以明显看出其优惠本地考生,而真正人口大省如河南、山东、安徽其985,211高校不仅少的可怜,要想报考北京、上海地区高校的分数不仅远远高于本地学生,每年所招名额也是少的可怜。以985和211工程高校的数量和当地考生人数之比来衡量,北京地区分别是山东的27倍和58倍,上海则分别是山东的9倍和20倍。改革开放过程中,城市不仅在经济方面得到大力支持,在教育资源上也是全方位的给予倾斜,以至在农村没有一所大学,城市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也存在差别,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则资源匮乏。这些问题不仅会扩大城乡间的差距、地区间的差距,阻挠各地区间的人才交流,形成地方教育资源保护主义,使优秀的人才不能利用最优秀的资源进行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侵害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出生地是在大城市上海还是在甘肃偏远的山区,而剥夺了他平等追求自身发展的机会,而中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下,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着。以上是基于公法上的分析,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公权力机关的有效作为,将在下文中予以具体分析。
在我国,要实现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首先要打破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教育体制,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均匀化,对不发达地区予以倾斜,取消高考录取的名额分配制。以上是基于公法上的考量。而基于私法上,在平等主体间出现的受教育权被侵犯要适用民事侵权相关规定,能够使这种侵权通过诉讼程序解决。通过以上建构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公民在受教育权上的平等对待。对于私法上关于公民的受教育权被侵害如何救济、救济途径等问题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在此将不予分析。
二、平等受教育权基于公法上的考量
(一)我国公民平等受教育权保护现状
宪法第33条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6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