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远去的打铁声.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远去的打铁声.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8/9/13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远去的打铁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远去的打铁声
文/刁觉民
前生不孝娘,今世当铁匠。
吃的渣渣饭①,睡的八足床②。
百年前的五凤古镇,商贾云集,百业兴旺。除糖帮、盐帮外,五凤“八大帮”里的铁帮生意尤为兴盛,大小铁匠铺多达40余家,究其原因,盖因穿梭于沱江上下大小船只急需的抓钉以及船工们和当地民众必需的生产生活用具,如锅铲瓢盆、镰刀锄头。而令五凤人骄傲的是当数“星顺号”铁匠铺打造的“牟记菜刀”至今仍被世人念道。
“星顺号”由始祖陈光裕的得意弟子牟永星创立,传人牟联茂在传承师傅的制刀的基础上,精心研制安钢技巧、淬火火候、冷工处理,以及并在成型工艺、美观实用上很下功夫。经他制作的菜刀,刀型美观,轻便好用,刀刃锋利,硬不卷口等。故此,“星顺号”生产的“牟记菜刀”小有名气,产品供不应求,销路极广。尤其在金堂、简阳、中江、龙泉最爱欢迎。成都、广汉的厨子,常托人专购,五凤人也常以刀送礼,颇受欢迎。再传弟子师承先师精髓,“星顺号”享誉百年,“牟记菜刀”名传至今。
近日,笔者走进昔日“辉煌”的“星顺号”,却给人一丝忧伤。“星顺号”铁匠铺几易其址,而今紧依古码头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四面透风、十分破败的小作坊,成为“40余家”铁匠铺的最后坚守,五凤“铁帮”成为53岁的郭石根师傅的“一个人的战斗”。
之所以称为“小作坊”不叫车间,是因为昔日的“铁帮”只有郭师傅一个人,作坊
里除了一台6、70年代的机械锻造机和一部电动砂轮,靠里墙是台两米长1米多高的炉子外,别无一件像样的铸造工具。三面墙壁上到处挂满了郭师傅的作品:镰刀锄头钉钯***等。初秋的阳光透过房顶洒落在主人的产品上,露出斑驳的光影。我的到来并没引起主人的注意,只有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