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国政法大学捅破高招名额窗户纸.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政法大学捅破高招名额窗户纸.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9/13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政法大学捅破高招名额窗户纸.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政法大学捅破高招名额窗户纸
徐显明校长成功地把“两会”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他所在的中国政法大学。
2006年3月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身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徐显明教授透露说,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将对招生制度实行重大改革,本科分省招生计划首次按省人口比例确定。
具体说,该校今年的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是:将2000个计划招生指标除以13亿,再乘以各地省份的人口数,基本上就得出下达到各省的指标数。这样,山东、河南、四川三个人口大省的招生人数都将历史性地突破百人。
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历来,高校招生指标在各省的分配原则,都是不公开操作,而且,也是舆论界指责教育不公平的一个焦点简单说,在北京考大学和在河南考大学,录取比例会相差甚远,在北京,这个比例会比在河南高出许多。
徐的表态瞬间传遍全国。许多年来围绕着高校招生指标分配的争论终于进入了实质性的一步。
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是打破高考录取地域差异的破冰之举,使得中国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第一次有了一个公开的规则。”
长期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主要就是考试与录取制度的改革,这么多年大家的注意力主要还集中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上,而实际上真正要害的还是在录取制度上。”中国政法大学将招生名额分配问题提出,使得录取制度改革成为公众话题。
然而在3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主任刘琳琳对记者说,“前几天几十所高校的招办主任聚在一起开会,没有一个人提及中国政法大学改革的事情,问的也没有。”到记者发稿为止,根据媒体的相关报道,无论是北大校长许智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还是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都明确表示不会考虑类似的改革。
而南开校长侯自新、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宗光、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等虽然认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做法“是个好事”“应该得到尊重”,但同样表示本校没有这方面的改革。
3月21日,教育部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政法大学提出要按照人口比例招生的问题,教育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集体讨论过。高等学校对于各个地方的指标分配,在教育部统一下达了之后,各学校再如何具体下达分配这些指标是学校自己决定的事情。中国政法大学这种做法也可以视为一种尝试。
2005年,在中国政法大学2000名的招生计划里,在京招生人数为185人,占该校招生总数的9%.中国政法大学在京生的这一录取比例,在北京的高校里还是属于比较低的。
2005年6月1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研讨会上,来自武汉的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列举了他的调查:近20年来,清华、北大在鄂每校每年招生人数不足百人,在北京每校每年招生不低于500人,两校湖北录取总数仅为北京考生的五分之一;而湖北总人口是7500万,北京为1500万,是北京的5倍。
这意味着,湖北考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机会,仅为北京考生的二十五分之一。
在同一考试试卷的时代,湖北考生上清华、北大的平均分数,比北京市高160分,最高时高220分!
这个比例,也不是最高的。据新华社报道,北京万个人中就有1个人能上北大、清华,而河南万个人中才有1个人能有这样的幸运,相差33倍——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省份,如果招生名额太少,必然造成录取分数线的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