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毛泽东诗词赏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毛泽东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mkjafow 2018/9/13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毛泽东诗词赏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毛泽东诗词赏析(一)写在前面的话
Re: : 为弘扬爱国主义正气,纪念毛主席诞辰,特转贴个文章如下: --- 胡哥
 
作者: 胡哥 R , Dec 22,2006,15:51  回贴首篇讯息论坛
 
   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本来去年12月就计划写写毛主席的诗词赏析,纪念伟人的诞辰,竟一直拖到现在。今天刚搞定一个project,之后估计要一直忙到月底,干脆见缝插针,完成这个未了的心愿。
主席生前有大量的诗词发表,有律诗,有词,有骈文,(注意,似乎未见毛有任何新体诗作品发表),气势雄浑,想象瑰丽。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我力图把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按照时间顺序,体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思考他当时的心态,结合该历史环境下的作品,揣摩他的心路历程。
毛泽东的诗作跨越大半个世纪(1915-1973),而其本人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我尽量以其诗词为线索,点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当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诗词本身,历史
只是作为环境因素,解释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建议在读文章之前,到百度mp3上搜索“爱江山更爱美人”,循环播放。
特别需要指出,参考了网上许多文章,在此不注明版权,也不希望此文被转贴。
 
毛泽东诗词赏析(二)概论
   中国古体诗词可以粗划为写实和写意两种,也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分别是其杰出的代表。写实者忧国忧民,有不少叙事诗流传于世,而写意者多歌颂祖国伟大山川,李白更是做了个梦都能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个人认为,毛的诗词作品很难简单划归其中某一类。首先,毛的诗词基本都是基于其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背景;然而,诗人思想丰富,言辞华丽,豪气冲天,又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比如说,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占南京后(49年4月),诗人一定很为自己一手指挥的这部交响曲而自豪,信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类似作品很多。
我认为,毛的诗词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乐观向上,气势磅礴,对应于“写实”和“写意”,毛可以称为“写势”,当然,这“势”不是空的,唬人的,而是多基于现实历史事件。比如《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可以说,诗人本身就是伟大的历史制造者,然后用诗歌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豪情。
按照历史顺序读毛的诗词,就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甚至觉得,毛是一个性格十分率真、秉性大大咧咧的人,很难与国家元首的严谨、刻板、循规蹈矩联系起来,这一点在诗词中表现尤其强烈。而贯穿这几十年的一个骨干精神,就是乐观与自信,或许这也是其能成就伟大事业的必备素质。总之,诗词中的毛泽东,有时性格细腻(但从不伤感),有时豪放甚至霸道,反映了其性格中丰富、多侧面的特点。
下面我分三个历史时期,来剖析毛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东西。
毛泽东诗词赏析(三)遵义会议以前
   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时年毛30岁。大凡伟人,多少都有点儿“前科”,比如列宁就曾三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又三次越狱跑了出来。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当时已经与杨开慧结婚,跟妻子分别的时候,“热泪欲零还住”,“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注意,这在毛的诗词中是绝对的儿女情长了,从那之后,我只记得另一次流泪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竟然也是为了杨开慧!(
“我失骄杨君失柳”)可见结发夫妻感情深厚。
毛泽东的一生,自从杨开慧被杀,就注定他再也寻找不到那种纯洁的爱情,因为他已经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来的妻子很难说有多少其他的或者崇拜或者功利的因素。毛的一生,从个人和家庭角度,无疑是巨大的悲剧(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但是,他以个人的悲剧,成就了中国多少家庭的圆满,这就是伟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索萨有一篇作品,《为历史负重的人》,抄录如下:
有一类人,他们注定是要为历史负重的。在他们自己的时代,这一类人是最痛苦的人。他们多半是些有信仰的人,而且“过于”真诚,“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信仰。善引导他们超越历史,接近了真,他们因此与时代格格不入。这一切酿成了他们个人的悲剧,却挽救了历史。由于他们的出现,历史才没有成为一条肮脏的河,历史才成为一首久远的歌。
毛泽东脍炙人口的佳作《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年他32岁。在一个怎么说也不算特别年轻的阶段,他竟“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倒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