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摘要】通过讨论围绝经期的概念,正确了解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合理治疗让更多的围绝经期妇女安全渡过这一过渡生理阶段。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20-01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减少。围绝经期妇女约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的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知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因此对待围绝经期综合征也应该是适应它。妇女一般在45~55岁之间进入围绝经期。这些给妇女带来痛苦和烦恼。症状的出现一般与雌激素分泌减少的速度和程度相一致,此期间围绝经期女性应该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激素水平如:
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升高。②雌二醇(E2)与孕酮水平下降。③促黄体生成素(LH)绝经期可无变化,绝经后可升高。④分段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除外子宫内膜肿瘤。⑤盆腔超声、CT、磁共振检查可展示子宫和卵巢全貌以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B型超声检查可排除子宫、卵巢肿瘤,了解子宫内膜厚度。⑥测定骨密度等,了解有无骨质疏松。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心悸、头痛、失眠、焦虑不安、抑郁、记忆力下降、阴道干燥、尿痛、排尿困难、骨质疏松等。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活中的一个自然过渡时期,但卵巢功能衰退所导致的内分泌失去平衡和雌激素缺乏却可以产生一系列绝经相关的问题或疾病。主要包括围绝经期综合征、泌尿生殖道萎缩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代谢综合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增加。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 两种威胁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危险显著增加,其中健康威胁之一是心脏病,之二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以引起骨折,严重影响女性的晚年生活质量。女性从一生出来开始骨密度就没有男性高,停经后骨损失的速度又比男性快。良好的健康习惯是预防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1 药物治疗:
在临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使用艾司唑仑,谷维素,激素替代(HT)及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激素替代(HT)注意事项:
①有无使用雌激素禁忌证,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生殖道异常出血、6个月内活动性血栓病、肝肾功能异常,脑膜瘤等。②有子宫者必须加用孕激素10~12天。③使用最低有效剂量。④进行激素替代(HT)的妇女至少每年就诊一次,包括体格检查、病史的更新、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及对生活方式的探讨,以评价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激素替代(HT)。
激素类药物:①雌激素:结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尼尔雌醇,17β-雌二醇(片剂),17β-雌二醇(皮肤贴剂)每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