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Android系统中基于wifi的互动联机游戏.doc

格式:doc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Android系统中基于wifi的互动联机游戏.doc

上传人:fxl8 2013/3/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Android系统中基于wifi的互动联机游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京邮电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Android系统中基于wifi的互动联机游戏——实现接口与规划
专业
国际学院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
本课题由小组4名成员共同开发完成。实现基于Android系统Wi-fi技术基础下,应用程序“国际象棋”的开发。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国际象棋应用程序中对接接口的开发。通过对Android系统的学****了解,和对Wi-fi技术的研究探讨,确立了建立移动终端AP互联的课题的研究方向,以及使用Ad-hoc的应用方式。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Android系统模拟仿真开发工具的使用。之后在开发工具Eclipse上实现了代码的开发,以及应用程序的模拟仿真。最终共同开发出亲和的可视化图形界面。
关键字:Android;Wi-fi;接口技术;模拟仿真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课题产生背景 1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1
第二章 Android系统概述 2
Android系统简介 2
Android系统架构 3
3
4
Lib和运行环境 5
5
Android系统历史 6
第三章 Wi-fi协议简介 6
Wi-fi协议概述 6
Wi-Fi突出优势 8
Wi-Fi工作原理及网络结构 8
Ad-hoc应用模式 10
第四章模拟仿真环境搭建 11
Eclipse开发环境建立流程 11
JDK环境搭建 11
Eclipse环境搭建 12
可视化平台搭建 14
第五章仿真设计与实现 17
。。。 17
。。。 17
。。。 17
结束语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第一章引言
课题产生背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个人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数据通讯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种移动通讯终端如智能手机、掌上型电脑、移动笔记本的增长率远远超过PC机的增长率。同时,各种移动电话也已经普遍具有网络功能,对移动性的支持。未来的3G及4G时代,在一个统一的IP通信网络平台传输语音、数据、视频、图像、消息等为大势所趋。而移动终端所能提供的“Information anytime,anywhere; in your pocket”将使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到极点。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是一种帮助用户访问电子邮件、Web和流式媒体的互联网技术。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非常适合移动终端用户的使用。由于Wi-fi技术具有无需布线、健康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技术门槛低等特点,使得其发展非常迅速,现今的移动终端中,这种技术几乎已经普及。
移动终端用户不但对网络的需求越发普遍,也对移动终端各式各样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Google公司推出的Android系统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求。
Google公司在2007年推出的Android系统,目前已经风靡全球。Android 是运行于 Linux kernel之上,但并不是GNU/Linux。由于Android系统良好的开放性,使建立在Android系统上的应用软件也层出不穷,其中由于强大的Wi-fi无线互联技术,使得手机的增值服务更加出色。
本课题要求对Android系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Android系统中的WIFI功能进行改善,使其实现Ad-hoc应用功能,再此基础上,在两部手机上实现国际象棋应用游戏的对战功能。此课题和现实生活连接紧密,日常应用频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市场意义。本人主要负责Android系统中实现Ad-hoc功能的任务。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本课题要求对Android系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以及对Android系统架构有所认识。要求理解Wi-fi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架构,理解Ad-hoc应用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两部移动终端的互联,为应用程序创立两种接口:一为图形化界面和算法创立接口,一为两部移动终端进行同步创立接口。
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深入而细致的了解了Android系统的发展过程及架构,在此基础上,细致阐述了Wi-fi技术的基本最简架构,以及Ad-hoc应用模式的基本原理。在第二部分中,详细描述了Android系统模拟环境的创建,包括图形化开发环境创建,以及代码开发环境的创建。第三部分主要描述了接口